“石牌豆腐,香飘全国”。湖北省荆门市石牌镇号称豆腐第一镇,是久负盛名的豆腐之乡。全镇共有2.8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豆制品加工,其加工厂和作坊遍及全国各地,每年利润超过3亿元,“打豆腐”为这里的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其规模和影响全国罕见。仅荆门市就有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近400家。
因传统的豆腐加工均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产品无标准,生产条件简陋,卫生质量差,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去年2月,荆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151个批次的石牌豆腐,合格96个批次,合格率仅为63.3%,并且发现石牌镇云峰商店向豆腐企业销售“碱性橙Ⅱ”,被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查处,在全国造成很坏影响。
提升石牌豆腐质量,首先必须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加工的传统劳作方式,从最基本的卫生质量抓起。这是荆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广泛调查得出的结论。从2005年起,他们开始在城区集散地进行 “政府扶持,集中生产,部门监管”的试点,将掇刀区一闲置工厂改造成标准厂房,然后把24家散布在城郊各角落的豆腐小作坊全部迁到那里,进行集中加工,很快改善了豆腐的卫生质量。
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荆门市又组建了楚星商贸有限公司,开始采取公司化运作的方法创办大型豆制品集中加工点。楚星商贸公司通过租赁掇刀区政府统一规划的土地,兴建近百间标准加工厂房,配套相应规模的锅炉及水电设施,并出台了“五统一”优惠政策:即统一组织技术培训指导;统一办理各种证件;统一供气、供电、供水;统一供给原材料;统一在市场租赁摊位。这五条优惠政策,让分散的豆腐加工户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商贸公司。目前已有70多户豆腐小作坊搬进了集中加工点。
在石牌镇集散地,为保证豆腐原料黄豆的“粒小、籽实、皮薄、出浆率高、色白亮”的优点,质量技监部门派出专家指导该镇建立了毁2300多公顷优质黄豆生产基地,帮助石牌镇豆制品行业协会制订了《石牌豆腐技术标准》。使石牌豆腐第一次有了标准可循,彻底改变了过去凭经验和感觉“打豆腐”的传统习惯,从源头上保证了豆腐的质量安全。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12月曾对石牌镇豆腐进行了突击抽查。据该局监督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共抽查169个批次,合格167批次,合格率98.9%,比去年初高出35.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