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汽车技术要向国际标准看齐(3)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陈祖涛:

  现在提创新工程仍为时过早

  我是看着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开始,到1981年的22万辆,到去年的870万辆,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速度真是出乎我的预料,发展速度如此之快,那么长远战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从长远来看,胡树华委员的提法很对,我国汽车工业就应该发展远见型战略。但从我个人来说,眼下最关心的还是可操作性的问题。

  创新工程是个很大的概念,它的重点就是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车的研究,但这些事情都是有个阶段的,不可能从自主创新一下就跳到创新工程。

  之前在当政协委员的时候,我就曾经参加过胡树华教授的观点讨论会,当时我的看法是这个观点提得为时过早。9年前我这么认为,现在我仍然认为这个提法为时过早。要实现胡树华委员的构想,乐观估计至少也还要5~8年。而且现在我们国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物价问题等,十年八年之后,也未必能解决好现阶段所有的问题。而汽车只是国民经济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并不是最主要一部分。

  此外,我还有一个更大的疑问,就是怀疑中国要不要像美国PNGV计划一样,由国家总统担任组长,联合三大汽车公司、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来开发新一代汽车。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我们国家和美国国情不同,国家恐怕没有那个能力,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依赖国家。且不说政府部门事务繁多,就算成立了领导小组,又能起什么作用?总不可能调动全国的资源,集中全力单单发展汽车工业。

  当然暂时不能搞创新工程,也并不等于就不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创新工程的基础是自主创新,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目前,基本上国内所有的企业都在做自主创新的工作。自主品牌独立研发的就不用说了,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也主要靠我们中国人。

  最近我应邀到上海通用泛亚的研究中心去参观了一次,里面90%研发人员都是中国人,并且他们研发水平已经可以媲美国际汽车发达国家了。通过合资,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出来了,像胡教授担心的外资撤出中国汽车就会垮掉的问题,我认为已经不必担心了。即使外资撤掉,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垮不了,因为 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已经有了。

  胡树华委员提到的新一代轿车发展问题,国家已有的“863”清洁能源汽车项目,发展得就很不错。最近科技部开了一个座谈会,清华大学的欧阳明高教授做了这方面的进展情况报告,发展状况也是不错的。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张小虞:

  国家是重要组织者

  胡树华委员的提案,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创新年年谈,已经谈了很多年了,创新工程也谈了不少年。实际上,9年前胡树华委员提过这个议案后,我国就已经初步启动了创新工程。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家的“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

  目前在这一项目上面,我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小的。今年奥运会我们就将有数十部的混合动力车投入使用,另外有不少技术成果在国际上也小有名气。这和政府支持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在创新工程当中,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某些方式可能会存在违背WTO原则的问题。但WTO也不是完全不鼓励政府补贴的,对企业在基础和共性技术上的研究,政府完全可以给予补贴。因此,即使要实行创新工程,国家还是很重要的组织者。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

  创新工程是系统工程

  自主创新是不断发展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八九十年代又提出了科技创新。我们现在已经渡过技术创新的阶段,进入了科技创新的阶段。技术创新往往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的过程中碰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并不存在什么战略或者计划。而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不同,应该先制定出计划来。

  同科技创新一样,创新体系也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创新系统可以在一个企业里实施,也可以在一个省、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当中实施。创新系统一旦提高到国家的高度上,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就像我们国家的“大飞机”计划一样,肯定要集中全力来抓,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抓,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作者:佚名 来源: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1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