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抓好20% 带动80%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法则、最省力法则或80/20效率法则等等。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也译帕列托,1848-1923)提出来的。早在19世纪末,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即80%的结果(产出、酬劳),往往源于20%的原因(投入、努力),使大部分财富流向少部分人一边。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比较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而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

“二八质量管理法则”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一是企业主要抓好20%的质量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效率。二是“二八决策法则”。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三是“二八融资法则”。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质量经营的重点项目,以此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二八营销法则”。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产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实际上质量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这样的经验规律,在众多影响组织成败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少数,而起辅助作用的因素则占多数。

在质量管理中使用“二八法则”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以符合一定的前提假设为先决条件。例如:当企业面对无知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时,通常很难确定关键环节,此时即使存在关键环节,亦只能全面试探,否则将会遗漏真正的关键工作。确定关键因素所依据的往往是某一时点、断面或过去的数据,考虑关键与非关键要素的动态变化,以这些数据指导未来调控往往不太适用。二是将20%与80%看成是一个整体。在质量管理中关键的20%可能是在非关键的80%滋养下才成功的。所以,更为合适的做法也许是,在重视20%关键工作的同时关注80%非关键工作,在保持关键与非关键的差异的前提下提升整个系统的水平,也就是从20%入手,带动其余的80%,这才是整体协同发展之道。

作者:杨辉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3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