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航于全球任何一个海区,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的远洋船舶已遍布全球四大洋,中国船舶工业已进入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方阵,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船舶工业始终不渝地坚持采用国际标准。中国船舶工业多年采标实践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好方法。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已基本实现了对最新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最新版本的采用。除已明确采用的国际标准外,我国船舶工业国家标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制修订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参照引用了相关国际标准、公约、规则和各国船级社规范的技术内容。2000年I SO发布的散货船船体结构建造质量和船体结构修理质量两项国际标准即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主导制定。ISO相关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船舶工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共280余项,其中有80%已被我国转化。总体上看,我国85%以上的船舶工业国家标准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就在去年12月国家标准委召开的全国采标工作会议上,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将我国船舶工业采用国际标准的一系列成功经验概括为:同步制定,等同采用;以我为主,择优采用;全面统筹,成套转化;结合实际,消化吸收。这些做法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同步制定,等同采用,在小艇这一专业领域体现得最为充分。我国小艇专业标准起步虽晚,但起点很高。由于近年来始终紧跟国际最新动态,等同采用国际标准,部分标准在国际标准草案阶段就开始同步制定,保证了小艇专业国家标准制定的时效性,为我国小艇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支撑。船舶的设计、建造、维护修理和管理等需要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仅采用对口的国际标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结合专业具体需求,以我为主,择优采用,不断拓宽采标领域,在积极采用适用的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还参照国际海事公约、规则和世界著名船级社规范的技术要求制定我国标准,健全和完善船舶各专业标准,并取得良好效果。国际标准配套成体系转化是标准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对配套标准的成体系转化问题,努力做到对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产品、检测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国际标准的成套成体系采用,保障了船舶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的成套完整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结合实际,消化吸收是做好采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一贯重视采标的后续工作。
如近年来ISO和发达国家的船级社发布的造船规范和海事标准,对船舶的设计建造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对其中关键技术和特殊要求的消化吸收工作,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并将工作成果及时向科研生产活动转化,有效避免或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