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刚,男,浙江绍兴人,汉族,1968年8月出生,1987年10月入伍,1996年8月起在浙江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服役,现任该支队后勤处处长。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获得“四有先进个人”、“省十佳边防卫士”称号,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总队、支队评为优秀警官和优秀共产党员,数次受嘉奖。
“当兵就要当好兵”
王立刚来自水乡绍兴,从穿上橄榄绿的那天起,就在笔记本的首页写下了一句平凡朴实的——“当兵就要当好兵”。这也是他的座右铭。刚入伍时,个头不高的他没有很快地跟上新兵连紧张的训练,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因此,训练场上,经常有一个身影在练习。生活中,经常有一个人在向班长、战友请教。短短3个月的新训很快就结束了,新兵连的刻苦训练不但没有吓倒这位刚强的战士,相反却让他喜欢上了训练,并在考核中取得了所在连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当专业兵就要当尖子兵”
随后,王立刚被分配到海警支队工作,成为了一名以船艇为家,与大海为伴,整天与机器和“油水”打交道的机电兵。在这全新的工作环境里,他踏踏实实,从头干起,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部队领导把我安排到这么重要的岗位,让我做一个专业的机电兵,我就要做个专业的尖子兵。”他从此开始刻苦钻研机电专业知识,从机电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管理到平时的维护保养、故障排除,虚心求教,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去。“当兵就要当好兵”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他,凭着一股钻劲,不到半年,他的专业水平及技能就在同批新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业务尖子。
1988年3月的一天,王立刚所在艇出海执勤时,机器突然喷出一大股白烟,之后自动熄火停机了,面对突发故障,当时艇上具有5年专业兵龄的机电班长束手无策,王立刚则想起前几天刚看过的一本专业书上有过类似现象的故障分析,便主动向艇上干部和班长请命“各位领导,我能试试吗?”艇支部经过讨论,抱着锻炼新人的想法给了他一个机会,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排除了故障。自此,他在艇上的名气一下子就传开了,官兵们都佩服地称他是能钻研的“螺丝钉”。
“我还是一个兵”
1996年是王立刚人生路上的转折点。这一年,边防部队从优秀的志愿兵中招生,经过考试、培训合格后,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警官。
海警部队扩编,浙江公安边防成立海警第二支队。一纸调令,他成为海警第二支队公边H3341艇机电长。二话没说,他打起背包就到了新单位报到。由于是新组建单位,艇上人员严重缺编,并且兵员成分较新,专业技术相对薄弱,所在艇是新型的巡逻艇,艇上的新设备很多是进口的,说明书又都是英文的,保养管理难度大……一堆困难扑面而来,容不得他有半点喘息的机会。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激发起他的斗志:兵员专业技术差,他亲自担任教练员,从理论入手,采取多种方式,言传身教,终于使大家迅速地掌握了专业技能。艇上设备新,他从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深夜拿着说明书对着英文字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找,字典翻烂了,说明书终于被他译成了中文。艇上人员少,他就兼管其他好几项工作。任劳任怨的工作为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他的工作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1998年6月,在一次出海执勤任务中,由于长时间的高速运转,在接到追截走私船命令时,机器突然发生了故障。在这紧要关头,王立刚凭着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迅速冷静地投入到抢修任务中去,很快地排除了故障,为追截走私船赢得了时间,可他自己却多处烫伤,衣服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油水。当时,很多官兵对他说:“你是一名干部,就不要那样刻苦了。”他笑着说:“我还是一个兵,不管以后我在什么岗位上,我还是一个机电兵。”
凭借20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在柴油机保养方面成为支队、总队甚至全国边防中的专家。但是他仍不满足,自费数千元订阅、购买有关柴油机维护方面的书籍,整理笔记10余万字。在多次被公安部边防局借调帮助工作时,他利用各种机会,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修理技术有了更大提高。1999年,王立刚通过了苏州安特优发动机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动机大修保养培训,取得了MTU主机W6级(大修)专业技术证书,成为MTU柴油机保养的权威。
有了过硬的技术,他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把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将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近年来,王立刚结合部队特点,积极向部队领导建议,成立了边防部队第一支由官兵组成的W5保养工作组。他还经常深入船艇进行调研,使船艇装备自修率大大提高,仅这一项,他就每艘艇在进行W5保养过程中为部队节约经费将近5万元。维修保养能力的提高,为部队正规化建设和各项执勤保卫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王立刚20年的军营生涯中,有过调走的机会,也有过高薪邀其加盟的机遇,但他都放弃了,依然选择了海警,选择了船艇。他说:“我能有今天,是部队培养了我,我应该为部队作贡献。”如今,王立刚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忠实地履行着一名边防卫士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