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创品牌的关键在于培育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08年1月3日,新年的喜庆犹存。此时,浙江中誉集团总裁童江亮飞抵武汉,就一份关于浙江中誉退出、东风渝安接手的协议,敲定了最后的细节。这项即将签署的协议,将为曾经轰动一时的“汉产奔驰”画上句号。

  1月4日,武汉市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来到武汉中誉生产基地,尽管迎着冬日暖阳,却感一阵寒意。偌大的生产基地悄无声息。走进生产车间,机器设备静静地躺着,一排奔驰商务车停放在冰凉的生产线下。一位值守人员介绍,从去年9月份以来,工厂就基本停产了。

  知情人士介绍,浙江中誉集团已经决定退出武汉,由东风渝安公司出资收购武汉中誉公司现有的厂房和设备,并转产自主品牌的微型汽车。同时,浙江中誉集团将带走汽车生产许可证目录,在杭州萧山改装、生产奔驰房车。

  为证实这一情况,记者与浙江中誉集团总裁童江亮电话联系。童江亮说,他已与东风公司和武汉市沌口开发区管委会进行了有关转让事宜的最后磋商,并对武汉中誉汽车公司主要股东的转让达成一致意见。由于本次转让涉及国有股权的变更,需要通过相关程序,但浙江中誉的退出已成定局。

起初勃勃雄心

  2003年,浙江中誉集团参与对武汉万通汽车公司的重组,与武汉经济开发投资公司、武汉轻型汽车公司合资1亿元,注册成立了武汉中誉汽车有限公司。其中,浙江中誉集团持有80%股份。通过联营控股的浙江中誉集团,在2004年国家汽车产业新政策出台之前,抢到最后一个汽车生产许可证。

  随后,浙江中誉集团在武汉的“汽车城”兴建了占地30公顷的新厂房,引进了成套的先进设备。经过边建设、边生产,2004年武汉中誉汽车公司推出了3款新车型,其中的2款奔驰改装商务车,在国内车展上获得满堂喝彩。

  一气闯进汽车行业的浙江中誉集团,也确实赶上了一个好时机。自2003年到2007年,国内车市迎来了一个“井喷”的行情,汽车销量从100多万辆直线攀升至800万辆。

  在与童江亮交谈中,他始终不愿谈及“汉产奔驰”败退的原因。但这位曾从事照明电器行业的民营企业家(浙江中誉集团的前身是从事照明电器行业的珍琪电器)曾在武汉放言:“2004年底前,武汉中誉公司将出产20辆单价在200万元左右的高档商务车,预计到2008年,中誉汽车的产值将达50亿至100亿元。”

  2004年初,浙江中誉集团购买了德国奔驰公司在亚洲地区的两个车型的改装权,即利用奔驰公司的底盘和车身,开发中高档商务用车。与此同时,浙江中誉集团对收购的武汉万通汽车公司的多款老式车型,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

  武汉市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官员说,浙江中誉集团进来时雄心勃勃,意欲达到年产15万辆的规模。为了培育武汉“汽车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给了浙江中誉集团最大的优惠条件。可是,仅仅依靠订单生产的“汉产奔驰”,产量、销售和效益却居低不上。

过程问题多多

  武汉中誉公司的负责人坦言,产能上不去,资金链条断,销售不畅,将“汉产奔驰”置于死地。2004年,当武汉中誉汽车公司起步时,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新政策,大幅度提高了汽车产业门槛,投资额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建设研发中心。新政策还规定,列入汽车生产目录的资格证禁止转让,破产的汽车生产企业须被取消生产目录。

  新政策的实施,让浙江中誉集团腹背受挫。武汉中誉汽车公司发展部负责人说,跑遍多家银行都拿不到贷款,银行只要听说是扩产的客车项目,贷款单位又是民营企业,就纷纷捂紧口袋。因为汽车投资是一个“无底洞”,新车研发、零部件配套、营销网络建设等处处都要钱。勿需说原先注入的1亿元资金,就是再投10个亿进来也打不住。

  对于汽车生产的问题,中国民企造车第一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称:民企造车有个误区,都以为汽车行业的利润高,只有真正进入后才知道,做汽车并不容易。没有规模,企业根本无力分摊庞大的费用支出。知情人士称,自2004年以来,浙江中誉集团先后推出了3款新车,但是产量始终上不了规模,其主要原因就是销售渠道一直搭建不起来。

  无奈之下,武汉中誉汽车公司曾推出销售政策:实行全员卖车,只要卖出去一辆,当即提成4万元。对此,武汉汽车行业协会专家称,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武汉中誉汽车公司迟迟未能建立销售服务网络,结果陷入了汽车难卖的恶性循环。他认为,消费者对汽车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牌和服务的能力。

未来不能光有车型

  浙江中誉集团是浙江民企汽车“集团军”的一员。据统计,仅浙江省就有30多家民营企业在制造汽车,“江浙系”是我国涉足中国汽车产业的大阵营。与“江浙系”相抗衡的,还有另一支民企汽车军团“渝川系”,如力帆集团、隆鑫集团和宗申集团等,因其长期从事与汽车行业相近的摩托车产业,不光积累了资金和技术,还建立了一套成型的销售渠道和品牌知名度,这些优势让重庆民营汽车企业日益风光。

  事实上,在“江浙系”中,除了吉利和奇瑞完成汽车产业原始积累外,多数汽车生产企业仍停留在生死线上,未能逃脱外行造车的命运。武汉汽车行业协会专家称,随着中国车市步入品牌时代,消费者购车先看品牌的消费思维定势已经形成。品牌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产销、服务和品牌的全方位竞争。遗憾的是,当前大部分民营汽车企业还停留在车型时代,他们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某款车型的开发上,而渠道的拓展和品牌建设尚未真正展开。浙江中誉集团受到市场和资金的制约,其实反映的是品牌的盲目引进,对后来者无疑敲响了一个失败的警钟。

作者:张乐克 陈铁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