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只顾埋头造车的日子结束了。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中国将在全球减排事业中承担相应义务;而紧接的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汽车行业作为排放大户和耗能大户,不难嗅出汽车环保风暴的前兆。
据预测,我国目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到2025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而汽车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排放源之一。
汽车环保是个系统工程,缺哪个环节都不成。最缺的是什么?
缺少对开发环保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
目前中国汽车环保的高新技术基本依赖于国外技术,由于缺少政策支持,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动力不强。正因为如此,我国单车年耗油量是日本的3倍,汽车燃料消耗水平普遍比世界上发达国家高10%至20%左右。目前,中国汽车在环保领域的技术多严重依赖于外资,比如汽车排放的关键技术电喷系统,就基本是外国公司在中国唱主角。
要激励起汽车及相关企业开发环保技术和生产环保产品的积极性,政策扶持是关键。对积极开发环保技术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积极进行可再生替代燃油产业化的企业,政府应该给以税收上的优惠;力争落实减免所得税政策,激励其建立企业核心技术储备,让其在为社会作出贡献时得到应有的收益。对积极消费汽车环保产品的企业和直接消费者,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只有扶持落到实处,企业才能因遵守环保大纲而步入经济良性循环。
缺少标准。技术落后导致标准缺失。
有关汽车环保的标准也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行业,如何在汽车减排与节能这条纲下统筹起来,是历史提出的新课题。目前从与汽车环保息息相关的汽车电子技术零部件标准到替代燃油及燃油清净剂标准,或者留有许多标准空白,或者有标准却监管不力,使降低汽车排放的社会成本极高。例如,目前我国生产的100多个品牌的燃油清净剂产品,达到先进水平的不到10个。
标准缺失使外国人不愿意为中国环境付费,如某国际品牌商务车,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油耗是全球同品牌车型中油耗最高的。系统标准是汽车环保技术的基础,就是我国最近出台的乘用车燃油标准,真正落实也需要各种配套标准细则的支撑。
缺少有引导性的消费政策。
虽然中国已成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之一,但大排量车的消费潮流依然主导着中国汽车市场。除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开大车可以不向环境付额外的费用,开小车却受到地方土政策的限制。这种与国家节能政策明显相悖的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就是因为没有引导消费者买小排量车的政策。燃油税的出台已成当务之急,其税率的高低,对限制大排量车市场占有率增长至关重要,有专家认为,燃油税至少在50%以上才合理。
尽快完善汽车环保的相关系统政策细则,是激励汽车企业打环保牌与节能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