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初,白酒业界开始流传国酒茅台欲收购河南汝阳杜康。
记者就此询问河南汝阳杜康,企业方面拒绝回答。然而,记者获悉,早在2007年5月25日,汝阳杜康就已进入了法院的破产程序。具体破产拍卖时间可能就是在2008年3、4月份。
茅台方面对此也予以否认。
汝阳杜康的老对手伊川杜康董事长刘更申则在公开场合称:收购汝阳杜康,志在必得。
杜康酒,经历了30年的纷争之后,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个商标 争了30年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伊川和汝阳先后推出了以“杜康”命名的白酒,同时使用杜康商标的还有陕西白水杜康酒厂。
1981年,经河南省政府协调,杜康酒由伊川杜康进行商标注册,汝阳、白水也可以使用。为保证各家权益,河南省政府还曾下发了137号文件,明确做出了“同一商标,共同使用”的规定。其后几年,伊川、汝阳、白水三家酒厂共同使用杜康商标,创造了杜康酒的辉煌,产品不仅在国外热销,还出口海外多个国家。
然而,一个看似美好的方案,反而因为三厂共用一个商标,带来了无穷的纷争。
1989年,汝阳杜康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杜康河”、“杜康泉”、“杜康村”商标注册得到批准,引起伊川杜康不满,拉开长达15年的商标争夺战。2004年6月,伊川杜康最终胜诉。
然而就在1996年,汝阳杜康又以“汝阳杜康”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并获得注册。2006年11月,伊川杜康再次向北京市高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给予汝阳公司注册的“汝阳杜康”商标。9月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伊川杜康诉国家商评委认定“汝阳杜康”商标一案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伊川杜康上诉,维持原判。
20多年来,在营销领域,三家杜康也上演了恶性竞争,一家进入某个市场取得销售的上升势头,另外两家便马上跟进,竞相压低价格。三家内战的同时,都忽略了品牌的维护和发展,这导致了各种与杜康商标近似的商标泛滥,假酒横行。据不完全统计,仅洛阳市场,各种名目的杜康品牌就有400多个。
三家合并可能性有多大
截至目前,记者没有看到陕西的白水杜康的表态。
而相距十几公里的伊川杜康则多次表达了希望两家合并的意愿,记者在伊川杜康的网站上,看到该集团董事长刘更申的文章《我的杜康观》及其他文章共三篇。
他在文中说:“正是由于商标使用权的分离,不仅没能使1+1+1>1或等于3,反而使1+1+1<1,直至等于负数。这就是杜康商标使用权的分离所带来的惨痛结局。30年的弯路,30年的代价,30年的教训,今天确实是到了该划句号的时候了。”基于此,他提出,杜康酒当务之急是要走质量之路,走文化之路,走统一之路。质量是基础,文化是灵魂,统一是前提。
但是从汝阳方面看,似乎对此并不热心。
据一位汝阳杜康的工作人员表示,汝阳的破产已经进入程序,企业正在进行资产评估与对外招商的工作,已经与国内、国外的一些企业进行了接触。据悉,除了茅台,汝阳杜康还与统一集团签订过意向书。因此,统一集团也被视为入住汝阳杜康的一大热门。
对于伊川杜康,有数据显示,伊川杜康去年的销售收入才3000多万元。尽管伊川杜康的母公司有房地产等相关产业支撑,但是,汝阳杜康去年销售收入就有1.3亿元,据目前初步的评估,汝阳杜康的价格应在1个多亿。这还不包括几个亿的债务负担和职工安置问题。
无论谁接过来都烫手
一位网名为“空杯留香”的业内资深人士日前撰文认为,茅台收购杜康属于骑驴找驴,完全没有必要。
他分析指出,茅台不会主动想到要来收购一个三线品牌,茅台在上世纪90年代拿下贵州习水后已经有了较为强大的浓香型白酒生产能力,不需要借此增加浓香型酒的产能。
据悉,90年代末期,在贵州省的牵头下,茅台兼并了贵州习水酒,从而获得了浓香型白酒的巨大产能——习水的产能应该在3万吨以上。近十年来,茅台取得了巨大发展,国酒的老大地位终于不再是市场价格上的老二,在2006年超越五粮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酒。
该业内人士指出,茅台的成功并不等于旗下的浓香型白酒也随之大幅度增长,截至目前茅台仍然是酱香型产品的成功代表,而仅有的十余个浓香品牌没有一个在市场上被广泛认知的。在现有的浓香型白酒品牌没有一个获得成功,浓香型白酒产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时候,他认为茅台并不需要通过并购继续扩大产能。
“无论谁接过来都烫手。”密切关注此事的河南某家酒厂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外来的和尚未必会念经。他说,1997年,三九集团兼并了伊川杜康,但卖药与卖酒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销售模式,2000年三九抽身而去。
两家杜康重组合并的难度尤其大,业内人士认为,而且各自都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渠道和品牌文化,现在又要掰碎了,重新揉到一起,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