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果因分析方法,从不良的“果”入手,循着制造流程一步一步倒退回去查找不良“果”原因,应该是质量管理者最好的改善方法。
哲学家笛卡尔说过一句名言:“凡事都有原因。”我们也常说:“有因必有果。”从生产的角度看,造成不良品的原因,不外是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为的3方面。人为的因素又可分为操作人有误和制度本身有误两方面。
大量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必然是先有试制品,试制品经过若干次修改才能得到正式样品,有了正式样品才调整规划制造程序,安置机器设备,开始试车正式生产。初期,不免会出现些不良品。于是,必须知道造成不良的真正原因,并进一步以正确的方法把那个原因消除。一个原因消除以后,继续生产也许仍有些不良,但是不良数量减少了,而且由于先前原因而致不良的情形也不再出现,这表示实施的改善方法有效,所谓是药到病除。然后再针对另一项导致不良的原因,想办法消灭它。就这样,逐渐地一步一步地改善制造流程,产品的质量就会趋于稳定,最终才能达到标准化产量。
但是,如果改善的方法没有发生预期的效果呢?那么是方法用错了还是对原因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所以,发生不良时,从不良品本身回头去找导致不良品产生的真正原因,才是质量改善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人物素描:陈宽仁,台湾品质学会质量专家,原籍广东,在上海出生,1952年去台湾,是台湾最早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曾在美国取得系统分析硕士、荣誉博士学位。1991年以来,曾多次在中国内地各地讲学,介绍、宣传质量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