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季,陕西省某县质监执法人员在农资市场大检查中,又发现了早在3年之前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就向社会公告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生产的所谓“磷酸三铵”肥料。记得在去年春季时,就曾有某县农民上当受骗的报道,不曾想到了秋季,子虚乌有的“磷酸三铵”又阴魂不散、死灰复燃,改头换面后显身于农资市场。这一化肥市场的新动向值得高度重视。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资外企的进入,加剧了化肥市场的竞争和行业整合的步伐,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去年以来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一路高涨,在这种种压力之下,一些企业领导人的经营思路出了问题,特别是那些缺乏原料、运输优势,既无资金,又无技术人才的小复合肥企业,为了转移压力,打起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坑害农民的歪主意。这些企业一般是各项手续都比较齐全。他们认为纯粹造假风险太大,划不来,而在化肥含量上做手脚“以低充高”比较划算,成本低利润高,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大,经销商的积极性高,农民一般发现不了,只要不撞到执法部门的“枪口”上,就不会有问题。曾经被查处的一家生产所谓“磷酸三铵”化肥的企业老板就如此介绍“经验”说,我懂法律,了解农民,我们企业生产的就是普通的复合肥,主要问题是养分含量没有达到包装袋上标明的含量,但却超过了国家复合肥标准单一养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最多是以次充好,不是假冒伪劣,我只是欺骗农民不坑害农民。
与此同时,一些小复合肥生产企业千方百计揣摸农民心思,利用标识的色彩、位置等来欺骗农民,牟取不合理利润。如有的企业将农民爱看的内容用鲜艳的色彩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对自己不利的但又必须标明的内容用暗淡的色彩放在不易发现的边角部位;有的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印制上采用××国技术,或××国(地区)生产,国内受权灌装等,以此来掩盖自己粗制滥造的行为。如上述被查处的所谓“磷酸三铵”化肥,仅从外包装上来看就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其一是用鲜艳的色彩在显要位置印制着:美国、(磷酸三铵),标称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8-18-18,总含量≥54%,这些是标注给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有盲目崇洋媚外心理的农民看的。据有关资料介绍:复合肥总含量≥54%,是世界上复合肥的最高含量,也是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只有一两个技术力量雄厚的领军型企业能生产得出,一般企业根本没有能力生产。其二是用较暗淡的色彩在边角部位印制着:复合肥料、执行标准号(GB15063-2001)、生产许可证号、“含氯”、生产厂家和受权灌装厂的名称和地址等,这些内容按有关规定是必须标明的,也是用来对付行政执法部门检查的。经进一步调查得知,所标注的生产厂家和授权单位根本就不存在。
此外,影响化肥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地方保护主义等,例如个别地方的为政者为了所谓的政绩,将当地一些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根本没有生产能力,明知生产不出合格产品的企业,或设法招商引资来的个别企业,视为“掌上明珠”;或者是某地有关部门个别人员出于个人利益自觉地充当这些厂家的保护伞;还有一些小企业的老板每开拓一个市场都会精心挑选在当地关系网深的、能摆平各种关系的经销商来代理产品销售,寻求一种变向的保护等。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反思和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