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3年以1000万日元注册资金在横滨成立汽车制造(株)起步,到如今注册资金6000多亿日元、全世界分支机构60多个、年产汽车300多万辆、每年推出10多款新车,日产汽车(株)已成为享誉全球的日本知名三大汽车制造厂商之一。
能在激烈的汽车制造市场历经风浪,一步步成长壮大,并最终走向全世界,人们在对日产的成功之道进行探访后,总会对其技术啧啧称道。“销售的丰田,技术的日产”也因此成为汽车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本报记者在采访了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岚俊之先生后了解到,的确,对技术的重视是日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法宝。但同时,日产还有另外一个制胜之术,那就是知识产权。
花巨额“学费”学习知识产权经验
和大多数日本企业一样,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后,日产公司的实力逐渐壮大,并开始向外扩张。上世纪60年代,日产在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地相继建立了分公司。在与世界其他汽车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日产开始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遂于1967年设立了专利室,专门负责日产的专利申请和管理工作。但当时,日产的知识产权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专利室的工作人员只有20人,申请的专利数量约400件。
进入80年代,美国出台了“偏袒专利权”(ProPatent Policy)政策,开始加强对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了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了专利侵权赔偿数额。与此同时,专利被宣告无效的比例开始减少,在遭遇专利侵权之后,很难请求将对方的专利无效掉。其结果,不仅使专利许可使用费大幅度提高,专利侵权纠纷也增多了。
“日产也遭受了这股知识产权保护浪潮的冲击,收到了美国专利权人发出的专利侵权警告”,岚俊之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为了应对侵权纠纷,日产花费了巨额的费用,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给日产的商业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这之后,日产开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我们开始对国内外汽车专利技术进行严密的监控,对其他汽车企业的专利进行详细调查。同时,与研发部门紧密合作,一旦发现有可能侵权,就让他们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想办法尽量避开。对于那些实在无法绕开的专利,则考虑与对方进行交叉许可,或者得到对方专利权的使用许可后,再开发日产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岚俊之表示。
“在美国市场花费了巨额的‘学费’后,我们拥有的专利数量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经验逐渐丰富,这使我们90年代以后遭遇市场风险和知识产权诉讼时,能够从容应对。”岚俊之笑言。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助日产走出发展之“冬”
在日产74年的发展历程中,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日产发展的一个低谷。受当时日、美、欧汽车产业增势趋缓、汽车消费市场饱和、厂商之间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日产汽车的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连续多年亏损,背负着巨额的债务,市场份额也不断下滑,整个公司面临破产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日产的研发经费也比较紧张,如何用较少的科研经费取得尽可能多的能发挥效用的专利,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岚俊之介绍,从这时开始,日产开始调整专利策略,从80年代注重专利申请的数量,转为更加注重专利申请的质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产研发出了VQ发动机——全球惟一一款连续14年被美国权威汽车杂志《Ward’s Auto World》评为“世界十佳发动机”的产品。据了解,为了研发此款发动机,日产投资了约570亿日元,共获得近400件专利。1994年,VQ发动机在日本IWAKI(磐城)工厂开始投产,并装载在当年上市的CEFIRO(风度)上。由于VQ发动机的出色性能,“风度”一上市就倍受欢迎,为处于逆境中的日产带来了活力。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日产又对VQ发动机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如今,VQ发动机仍作为日产的“王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产的高级车型TEANA(天籁)、INFINITI(无限)、QUEST(贵士)、350Z等。
“除了注重提高专利质量,我们还开始运营知识产权”,岚俊之表示:“专利对于日产来说,已不仅仅是防御工具,它更是日产战略进攻的武器。我们可以阻击竞争对手,一旦发现其他企业侵犯了我们的专利,我们可以对其提起侵权诉讼,要求其支付专利费,或者与其交叉许可,换取我们需要的专利技术。这对于上世纪90年代处于低谷中的日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日产还借与雷诺联盟之机,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各种改革,包括汽车外观设计等,开发了许多创新性技术,产生了很多专利。由此,日产度过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寒冬”,迈进了21世纪汽车发展的“春天”。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日产步入发展之“春”
经过了10年的发展“寒冬”,进入21世纪的日产,更是加大“马力”奔向“春天”。据岚俊之介绍,2000年以后,日产的研发投入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仅日产在日本地区的研发投入就高达4500亿日元。与此同时,日产还加快了研发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在日本、欧美、中国建立了4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也不断增多,2000年以后,研发人员每年约以10%的速度增长。
技术创新方面的巨大投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日产在日本拥有专利1.1万件,在中国拥有发明专利160件。在日本特许厅今年发布的日本企业综合实力报告中,日产的专利申请数量和产品销售额均位于前20名。
“随着知识产权力量的增强,日产知识产权部门设置也在不断变化”,据岚俊之介绍,上世纪60年代,日产拥有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就设置了专利室。后来随着知识产权业务的发展,曾改名为专利部、专利许可部。1991年又扩大为知识产权部,上属技术开发部门,下设专利技术、合同、外观设计与商标、规划总括四大部分,分别负责日产知识产权不同方面的事宜。2004年又创设了资产总括室,由日产总部直属,专门负责日产除汽车领域外其他领域的专利许可工作。
除了对知识产权部门进行权责分明的设置,日产对所拥有的专利也进行归类管理。岚俊之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日产的所有专利技术都被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3类:核心专利、A专利和B专利。技术含量高、使用频率高、其他公司很难绕开的专利,属于核心专利;重要程度次之的专利属于A专利;其他的专利为B专利。为重视专利申请的品质,目前,日产只申请核心专利和A专利。这3类专利构成严密而又条理清晰的专利网,便于日产针对不断变化的专利动态,迅速做出合适的、正确的知识产权决策。
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使日产得到了全面发展。目前,日产在全球有70多款车型,而且每年都会推出10至12款新车。在中国,近几年每年都有2款新车上市。与此同时,日产汽车销量也不断攀升,知名度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相伴,日产真正步入了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