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盟官方公报公布,欧盟25国将于今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指令要求在今后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器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承担支付报废产品回收费用。2006年7月1日将正式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指令规定,欧盟市场上将禁止含有特定有害物质的产品出售及使用。这两项法令被业内称为“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
这两项指令涉及的产品近20万种,几乎涵盖了我国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初步估计直接涉及金额达122亿美元。为此,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就已经辗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各地6800家会员进行应对欧盟环保新法案紧急动员和培训。
中国企业面临生死大考
中国的电子产品似乎总是陷于欧美各种技术壁垒之间,艰难求存。尤其在环保领域,每一次新环保法案的实施,对中国企业都是一次“锁喉令”。继欧盟对彩电、日光灯、打火机等产品高筑技术壁垒之后,欧盟这两个新环保法案已成为横亘在我国企业面前一道更加难以逾越的新“门槛”。
业内专家认为,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达到欧盟的新环保要求,那么产品积压、出口锐减、重税制裁等问题将接踵而至,甚至最终会被逐出欧盟市场。但在达到环保要求的同时,如果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其出口成本将明显增加,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所以这一问题关系到整个中国电子机电产品的生死大局。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姚文萍介绍,目前欧盟约占我国家电出口市场的1/4。欧盟两项指令付诸实施后,中国受到直接影响的电器产品出口额将达数百亿美元,占到中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值的71%,在6800家商会会员中95%以上都会受到这两个指令的直接影响。虽然从表面上看,离这两个法案真正生效还有一段时间,但是由于这两个法案实际上牵涉到整个电子制造和出口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而我国此前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所以,6800家企业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中小企业危机最大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跨国企业将和中国企业面临同一难题。环保问题不同于知识产权纠纷和专利费矛盾。跨国公司的许多零部件以及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和中国企业在同一战壕,因此合资公司和大型企业应对的困难小一些”。姚文萍认为。
而与合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民营企业则面临更多困难,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欧盟新环保法案带来的第一波杀伤力。
商务部有关人士说:“短时间来看,这两个环保法案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中小民营企业,他们占整个产业链的30%左右。”
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主说,由于受国内外大企业应对欧盟法案整合上游供应链的影响,近来他们的订单大幅下降,还面临着很大的退货压力。
深圳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老总算了一笔账:“欧盟指令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水平,收费有所差异,我们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回收成本在5欧元到20欧元之间,而我们的利润本来就只有几欧元,真要我们全部负责回收,我们倒贴还不够。”
由于各个企业在解决环保问题过程中同时向上下游转移风险分摊成本,这就必然会引起整个产业链的巨变。大企业和合资企业作为适应欧盟两条指令的发动者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而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地位则决定了他们必然处于被动。
三方努力化解风险
“以前中国企业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当时,日本针对中国的自行车出台了一个环保法令,许多自行车企业觉得过不去这道槛了,因为我们自行车行业民营的小厂占了其中的近80%,但是经过行业中介、商会方面组织相关企业整体应对,最后取得了大家比较满意的结果。”姚文萍说。
业内专家认为要解决好欧盟的这一道新环保难题,化解行业风险,必须从三个方面来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方面必须大力支持。据了解,早在两年前商务部获悉欧盟有意推行这两项环保新指令后,就立即组织专家翻译相关资料,及时向国内企业通报进展。包括商务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在内的国家九部委针对欧盟法案的新形势,今年初就此特别成立了协调机构,组织专家研究对策,同时建立专项基金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其次,商会以及中介组织方面必须要加大信息传达和市场服务,机电商会将继续积极组织各种级别的研讨会,向国内机电企业通报,指导企业应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也紧急成立了“中国ROHS自愿认证机构”,为整个行业提供服务。
第三,最重要的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和行业的沟通,尽快制定应变政策,加快企业转型,适应市场变化。
姚文萍分析认为:“新的环保技术壁垒短期内对企业会有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将促使企业加大力度研究新工艺,研发替代品,规范企业管理,企业会因此获得新的贸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