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农业厅介绍,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2004年,山东省提出研究制订主要出口农产品的种植操作地方标准。山东选择了7个市、14个县进行科学布点试验,为每种出口作物选择8种-14种农药进行农药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确定生产最佳操作基本要素,如关键生产技术、贸易争端和可追溯性等,进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控制,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产品质量问题。
三年来,山东农业部门进行了790项农残动态试验,筛选出了可使用的120余种农药,根据农药在各种蔬菜上的消解动态,制订出了包括菠菜、大葱、圆葱、大蒜、甘蓝、番茄、草莓、冬枣、生姜、春季马铃薯、秋季马铃薯、辣椒、甜椒、芦笋、菜豆、西兰花在内的16种出口农产品的种植操作地方标准,并编辑成册,其中有9种作物的标准有望作为国家标准发布。
有关专家认为,国外设立的农产品技术性壁垒的核心就是质量安全标准,而其中进口国最为关注的就是农药残留限量,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屡次受阻的原因主要是出口产品中部分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与国外要求标准不接轨。
山东省农业厅对外合作处副处长杨鲁勇说,这16中出口农产品的地方标准是在对美、欧、日、韩等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市场最新标准跟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标准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国外进口标准对接,变以前告诉农民种什么为指导农民怎么种,将农残防控关口前移,只要农民严格按照标准种植,收获时农残自然会达到甚至超过国外进口标准。
目前,山东省出口农产品种植操作地方标准示范基地已经发展到69万亩,推广基地面积达416万亩,有34家试点企业。2006年,这些企业蔬菜出口增长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3.4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出口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