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以上的产品出口,不足30%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在全社会一致呼吁使用节能灯产品以节约能源的时候,我国节能灯产品在国内市场正遭遇着叫好不叫座、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节能灯与白炽灯相比具有高亮度、低耗能、光效稳定等优点。据专家测算,如果以功率为11瓦(w)的高品质节能灯代替60w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80%,亮度还能提高20%~30%。以每天使用4小时、推广使用12亿只计算,一年可节电858.48亿千瓦时,而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也只有850亿千瓦时左右。因此,近几年节能灯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事实上,由于生产的节能灯物美价廉,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国。即使许多国外知名大品牌的节能灯也是由国内厂商OEM(贴牌生产)的。
尽管有如此好的节电效果,节能灯在我国的使用状况却并不理想。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全球90%以上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但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20%。业内人士指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节能灯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节能灯产品价格低廉,导致市场推广效果非常不理想。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大中、国美等家电连锁市场,记者发现节能灯均摆在显眼位置,售货员也普遍推荐使用节能灯,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这里销售的基本上是欧司朗和飞利浦等国外品牌,价格大致在20~27元之间,国产品牌节能灯则不多。反过来,在一些小的商店和灯具市场,就能见到许多国产节能灯,价格高的12元,低的仅卖5元,在产品包装上只有“节能”等字样,对于使用寿命等没有说明。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认为,造成目前节能灯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国外的市场需求比较大,因此节能灯出口大有可为;还有就是国内节能灯生产企业比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厂商随意打压价格,导致节能灯产品在国内市场认可度偏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结果整个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节能灯生产企业已经逐渐由中小型、手工化、半自动化生产转向大型自动化、规模化生产。全国有节能灯生产企业500多家,牌子上千个。节能灯生产企业很多,规模大小、生产能力高低参差不齐,市场混乱。“我们目前国内市场份额相当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国内节能灯市场不够规范。”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部经理王文武说:“现在国内的节能灯产品假冒伪劣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不高,价格还便宜,有的都没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对一些大型正规企业的冲击很大,急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陈燕生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节能灯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但一些小企业的产品并没有执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小企业的不规范经营,势必对大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冲击,影响整个市场的培育。现在一些国外大企业,如飞利浦等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情况反而不错,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产品的品牌效应,国内企业由于在品牌积淀上与这些国际大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反而在市场竞争上并不占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要改变我国节能灯“生产大国、消费小国”的现状,政府监管、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都必不可少。目前,建设部已经发布了《“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对于推动节能灯的使用有一定的主导作用,但要市场回归良性,还需要在治理市场混乱、提升质量和品牌等方面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