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一个食品贸易大国。随着食品贸易的增加,食品安全日益成为推动贸易的关键问题。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通过一整套从源头抓食品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食品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这次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对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有很大作用,通过与世界各国的经验交流,分析出食品安全所面临的新问题,探索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谈了他对本次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的感想。
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起、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主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是一次确保食品安全的盛会,是最具影响力的专业高级别会议,对全球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李长江说,食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目前,中国的食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状况良好,中国不仅拥有44.8万家各类食品生产企业,而且每年生产加工的食品数量巨大。2006年,中国生产加工的小麦粉达到5200万吨,食用植物油2000万吨,出口食品达2400万吨,货值267亿美元。中国食品生产加工在人民生活中体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此外,中国目前有相当部分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而且食品质量安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在中国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等10大类产品中,绝大部分食品合格率均在90%以上,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9%以上,这表明,中国的食品质量是好的,安全水平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同时,李长江也指出,目前中国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中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原则,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格局。李长江强调,按照国务院的职能分工,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并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责。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起一整套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使食品生产、加工、消费、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工作,形成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保障了国内、国外对食品安全执法监管和服务的需求;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形成比较严密、完整的食品监管体系;通过健全出口食品监管体系,对出口食品实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出口食品的种养殖基地实行备案管理、疫情疫病监测和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分类管理,对其中高风险的重点出口食品企业实行驻厂检验检疫官制度。在产地和口岸,对出口食品实行法定检验检疫、质量追溯与不合格召回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同时对出口食品企业实行红黑名单制度,网上公布。真正确保了中国食品的质量安全。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加强食品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中国政府从今年8月底开始,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起从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中国政府实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有关工作,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推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相信通过中国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让中国和全世界的消费者更加放心!”李长江如是说。
据了解,专项整治设定8项任务、12个100%完成目标中,有6项任务和11个100%的目标与食品质量有关。目前,专项整治正在深入进行,有的任务和目标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
李长江最后表示,食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保障,食品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李长江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携起手来,以交流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主,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控制农兽药残留为主,更加重视食品产地环境保护;以可追溯为主,建立畅通的食品信息通报制度;以科学、合理、促进贸易为主,妥善解决国际食品安全问题;以客观、准确为主,及时向媒体提供信息。共同来确保食品安全,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满意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