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初冬的北京美丽而迷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个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国际盛会——国际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3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共聚一堂,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坦诚交流。
上午9时30分,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的陪同下,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步入会场。一起走进的还有欧盟总干事曼德尔森、美国卫生部莱维特部长代表——食药局办公厅主任温克勒、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办公室主任恩多。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响起来,架着“长枪短炮”等候已久的中外记者们纷纷将目光、镜头对准了主席台。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工作,坚持古人所说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把食品安全作为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来抓。”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此次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中国政府为确保食品安全付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已初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比较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建立颁布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6部,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8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2900余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634项;中国对食品安全实行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形成了一套套完善的从源头抓食品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中国出口食品生产实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出口食品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9%以上。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召开了全国质量大会,发表了《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召开了两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保障食品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加强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共同应对这个全球性问题,预防食源性疾病,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国际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围绕“加强交流合作,确保食品安全”,与会代表们详细阐述了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管理制度,共享对食品安全的看法和管理经验。
“中国加强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了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工作,加强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加强了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健全了出口食品监管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题为《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主旨发言中,用“四个加强、一个健全”概括了中国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法国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产业链的监控,拥有覆盖全国的监控网络,有100个左右的当地局及参考实验室、公共实验室网络,进行流行病毒的专项监控。”法国国家食品总局局长布尼加尔介绍起本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语气自豪。
“我们必须采取一种主动式的长期策略,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定,通过有效使用法律框架内的各种资源来应对这种挑战。”爱尔兰卫生与儿童事务部加拉尔国务部长介绍,爱尔兰是首批对食品安全体制进行调整并采用现代化方法管理的欧盟成员国之一。爱尔兰政府认识到需要对食品的食品标签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过去两年里,共有四部欧盟标签法规被引入爱尔兰国家法规中。
欧盟驻泰国使团丹伯瑟公使介绍了欧洲的《食品饮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建立一个食源性风险信息在食品安全管理者之间快速流通的网络,非常必要。”丹伯瑟公使说,自1979年创建以来,经过多年实践证明,RASFF的有效性在传播关键信息、降低食品安全危机影响方面得到了证明。目前,欧洲委员会正在协助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等多个第三国建立快速预警系统。
论坛正在进行,探讨还在继续。我们期待更多更深更广的交流,真正实现“论坛将对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全球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