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2日,是一个永难忘记的日子。因为央视在这一天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以《掺假有术 粉丝猛追肥》为题报道了7家龙口粉丝生产企业的掺杂使假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险些给龙口粉丝带来亡门灭族之灾。一个事件总有它的两面性,正因为记者毫不留情地猛击一掌,才使整个龙口粉丝行业在沉睡中苏醒,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专项整顿活动,使得它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愈合了创伤,又以洁净的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果说“龙口粉丝事件”的发生出人意料,那么它的东山再起、重振雄风却在情理之中。在“龙口粉丝事件”一周年之际,追忆这段难忘的经历,禁不住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事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个别龙口粉丝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漠视和对有关法律的无知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有强制性标准不执行,用化肥和氨水当作助剂,把玉米淀粉当作绿豆淀粉使用,明明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不以为耻,反以为自有高招、秘方,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一滴墨汁染黑了一池水,整个行业跟着蒙冤。无疑,掺杂使假者是罪魁祸首,但管理部门也难辞其咎。人们对传统品牌的信任,放松了管理部门对相关企业的监管。事件发生前,“金华火腿”和“德州扒鸡”等传统品牌相继被曝光,已经出现了征兆和信号,假如管理部门能引起警觉,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地查找和整改相关企业的问题,也许龙口粉丝就无懈可击。我们依据传统的定期抽检方式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成品的龙口粉丝无可挑剔,而记者却能在工艺流程中查出严重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区域监管怎样才能落实到位?从源头抓质量应从何处入手?
值得欣慰的是,当龙口粉丝事件在电视上曝光不足两个小时,质监部门就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封、调查、取证,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市政府处变不惊,紧急组织人员赶赴北京锦绣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撤换不合格产品,同时成立督导组深入有关县市组织调查处理,并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活动。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大批的劣质粉丝被付之一炬,被曝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被绳之以法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怀疑烟台市政府惩治违法生产的决心和勇气。突如其来的打击,使龙口粉丝行业觉醒了: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没有生命哪来的效益?吸取走麦城的沉痛教训,龙口粉丝生产企业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强基固本,以质取胜,生产经营很快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整个行业又像往日那样生机盎然,蓬勃发展。品牌保卫战取得的胜利,展示了烟台市委、市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智慧和本领,彰显了职能部门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倾注了新闻工作者的满腔热情和大量心血。
“龙口粉丝事件”让我们交了昂贵的学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使我们更加领悟了品牌的魅力和价值。一个知名品牌的培育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毁于一旦,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们欣喜地看到,烟台的名牌产品在逐年增多,这是烟台人民勤劳、智慧、诚信的象征,是烟台父老乡亲的骄傲。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这些品牌,使它永远散发着醉人的芬芳和绚丽的光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龙口粉丝事件”已成为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久远的,为我们做好食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的启示和价值是博大的。食品质量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执政地位的巩固,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性,恪尽职守,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