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一直是历届奥运会挥之不去的阴霾。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向兴奋剂说不。
检测数量 史无前例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反兴奋剂工作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奥组委运动员服务部兴奋剂检查处处长陈志宇透露:2008年北京奥运会反兴奋剂的检测工作力度将是历届奥运会之最。
据了解,上一届雅典奥运会创下4000例兴奋剂检测的纪录,而本届奥运会兴奋剂检测数量会创世界第一,受检例数将提升到4500人次。
另外,陈志宇说,目前,北京奥组委实施的兴奋剂检查程序已经通过ISO9001:2000的质量认证。根据检查工作的需要,北京奥组委在所有的竞赛场馆以及奥运村综合诊所设立41个兴奋剂检查站,并且配备了相关的设施,每个检查站至少设立两个样本检查室,最多的奥运村检查室有8个检测站。一流的硬件和软件将确保奥运会现场检测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
检测设备 世界一流
中国反兴奋剂的实力早被世人称赞。今年9月底,国际反兴奋剂组织(WADA)主席庞德来中国视察期间曾3次称赞中国是世界反兴奋剂的先进国家。
11月12日,耗资7000万元的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院内正式揭牌,它为2008年奥运会兴奋剂检测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据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主任杜利军透露,该中心是在原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国家级反兴奋剂中心。与全世界34个同类检测中心相比,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占地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中心配置了高分辨质谱仪、同位素比质谱仪等一流设备,还从美国购买了一套价值2000多万元的世界最先进的仪器。
在人力配备上,北京奥组委已从近300名中国医生当中通过考试,挑选了200人出任2008年奥运会兴奋剂检查官。而且另有20名从国外兴奋剂检测机构聘请的专家。奥运会期间实验室每天最大的检测容量可达240例样品。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分成3个班次,24小时不间断地检测样品,这样才能达到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按时提交检测分析报告。
药检护照 实现科学跟踪
明年每一个奥运会运动员都将有一本特殊的护照——“药检护照”。小本上会记录着运动员的姓名、项目、参加过哪些比赛,接受过哪些检查以及检查结果等。杜利军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监控。即使运动员检测结果没有呈阳性,也要监控赛后有什么变化,做进一步科学的跟踪。这是奥运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制定的新制度,目前正在建立“护照档案”。
杜利军说,所谓护照制度,主要是因为每个运动员荷尔蒙不同,有些运动员即使服用药物,也不会查出阳性,而有些运动员本身荷尔蒙就偏高,如果建立护照制度,有利于了解运动员自身对药物的反应状况,从而更科学地进行跟踪。
此外,在奥运会之前,检测中心还将履行行踪信息报告制度。即运动员离开基地48小时必须报告行踪,到基地一个小时之内找不到人,算一次违规,两次违规,算一次尿检阳性。
赛内赛外检查 疏而不漏
兴奋剂检查分为赛前检查和比赛检查(也称赛外检查和赛内检查)。据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检测程序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兴奋剂检测的惯例:接受检测的运动员首先挑选了密封的、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杯子后,与他同性别的检查官会陪同运动员到卫生间,监督留尿过程,确保尿液直接从他体内排到样品瓶里,而伴随样品的还有一式4份的文件记录,分别交给运动员、实验室、国际奥委会以及北京奥组委。
随后,北京警方的安全车辆将运送样品到兴奋剂检测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会把每一份尿样分成6份,由6个不同的专业组检测分析,如果是阴性,检测过关。如果是阳性,就会通知运动员进行复查。
杜利军告诉记者:“世界反兴奋机构要派个专家组来监督我们的工作,所以每天的结果是由国际奥委会来监督控制,不是由我们管,我们完全是在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领导下实施兴奋剂检测工作。”
实验室工作的“重头戏”赛后检查,也叫“飞行检查”。赛内检查更多是一种威慑的作用,很少查出问题。实际上“飞行检查”才是想犯规运动员真正担心的。运动员不能拒绝接受检查,否则就会受到处罚。据了解,在评价一个国家兴奋剂检查计划的质量和有效性方面,赛外检查的比例是一个重要指标。
基因检测 挑战明年奥运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解决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检测,2004年雅典奥运会解决了生长激素的检测,很多人都希望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兴奋剂检测技术也出亮点。
去年年初,国际奥委会宣布禁止运动员接受基因注射以提高运动成绩的行为。因此,有更多的人预测,明年奥运会,基因兴奋剂检测将成亮点。对此,中国兴奋剂检测专家吴侔天认为,按照往届奥运会惯例,不排除在2008年奥运会前突然增加新的检测项目,这些新项目一般是在奥运会开幕前很短时间内公布,这样做主要是不给用了药的运动员寻找对策的时间。但是他十分自信地说,中国的兴奋剂检测能力是被世界认可的,国外能做的检测,我们都能做。新的项目检测固然对我们是个考验,但是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绝对不会引入超越现实的检测项目”。
他说,实际上2008年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的重点是提高常规检测的准确率和简化程度。悉尼奥运会虽然解决了通过血检的方法检测EPO,但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不高,一个尿检需要187个步骤,而且都是需要人工完成。因此如何让这项检测更简化、准确,才是2008年奥运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次兴奋剂检查
1967年国际奥委会最早提出禁用药物名单。
1968年初,由亚历山大·德梅罗德担任主席的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第10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前,正式宣布了专为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兴奋剂检查制定的禁用药物名单。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式兴奋剂检查。当时的禁用药物分为5类,共有8种。
此后,1968年7月,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提出了将继续在墨西哥城夏季奥运会进行反兴奋剂检查和性别检查的方案。因此,应该说奥运会兴奋剂检查是从1968年正式开始的。
--------------------------------------------------------------------------------
中国反兴奋剂大事记
1989年,国家体委正式提出对兴奋剂问题要实行“三严方针”。
1990年,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正式成立,并且通过了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的考核,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
1992年7月8日,中国奥委会正式成立了反兴奋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检查处,全面负责反兴奋剂工作。
1995年10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2004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98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反兴奋剂条例》。
2004年,历时2年开发的中国兴奋剂控制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英国质量协会的认证(依据ISO9001:2000及ISO/PAS 18873),标志着中国兴奋剂控制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能够持续改进和提高。
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会议通过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06年8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该《公约》,我国成为该公约的亚洲第一个缔约国家。《公约》已于2007年2月1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