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11%、全国1%;棉花占全省20%、全国4%;油料占全省13%、全国2%。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优良品系之首。农业稳,则天下安。鉴于南阳是河南第一农业大市,南阳局把融入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平台的入口,选择在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南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上。
南阳西行120公里的豫陕鄂交界处是伏牛山腹地西峡县,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加至山高林密,昼夜温差较大,极适宜香菇生长。
当地农民种香菇,始于1993年,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所产香菇,多以国内贸易形式销售到福建、浙江和湖北等省,又在那里销往世界各地。2005年以前,西峡香菇及深加工产品直接出口几乎为零。一方面,是出口香菇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大量利润在中间商手中,菇农得不到实惠。看到这些情况的南阳检验检疫人,内心甚是焦虑。“一定要实现西峡香菇直接出口!”为了实践这句誓言,一个调查小组悄悄钻进了莽莽群山。一个星期后,检验检疫人员已经将香菇从栽培到加工直到收购的整个过程谙熟于心,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是搞不出大名堂的。
一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放在南阳市政府领导的案头。调查报告详尽记录了西峡香菇的种植情况:全县40多万人口中,约有13万人从事与香菇种植、购销和加工相关的工作,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长期驻在西峡的国内外客商逾千人,固定客商500多家;年产干香菇约20000吨、交易额超过14亿元,其中大约60%通过浙江、福建口岸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
于是,南阳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吸引香菇加工和出口龙头企业来西峡投资。南阳明泰食品有限公司就是首批来投资的企业之一。“以前只是来西峡组织货源,但是菇农散户种植的香菇在质量安全上满足不了需求,再加上政府给了一些优惠政策,就来这里建种植基地和加工厂了。”南阳明泰公司总经理沈文锦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告诉记者。
“我们是从审核出口香菇加工车间设计图纸开始介入服务的。”南阳局动植检科科长刘万峰说。对于没有太多出口经验的企业来说,车间建成之日,就是改造开始之日。很多企业不了解国家对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的安全卫生要求,往往是建成车间后,申请出口卫生注册的时候才发现,这里不符合要求,那里也不合适。于是开始改造,但靠改造建好的车间,不仅造成投资的浪费,而且往往达不到最佳状态。
“检验检疫部门的提前介入,让我们省了钱、省了时间。”沈文锦说。南阳明泰公司建成当年就有了效益。这家公司2006年12月获得卫生注册后,当月出口精制香菇百余吨,货值120多万美元。
在南阳局的指导下,南阳明泰公司一开始就走上了“公司+基地+标准化”的路子。参观明泰的香菇种植基地,是记者此行最惬意的一件事。汽车在蜿蜒而平整的山区公路上疾驰,一座座青山被抛在身后,深山区的空气,洁净得仿佛用泉水洗过。
一座座黑顶的菇棚就散落在青山碧水之间。陪同采访的南阳局副局长孙映告诉我们,香菇的培养基主要是栎木(叶)屑、麸皮,基本不存在污染问题;香菇生长旺季在10月至次年3月,避开了高温季节,因此很少遭遇虫害,也就不需要施任何农药。只要是严格按照检验检疫部门制定的操作规范种植出来的香菇,跨越国外技术壁垒,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基地,一流的检验检疫监管,造就了西峡香菇一流的品质。今年1~9月,西峡香菇出口近千吨,货值1200多万美元,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问题。
南阳出口商品中,50%以上是高敏感性、高风险的农产品、食品,但却多年未曾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河南检验检疫局局长周建安说,只有和地方党委政府合心、合力、合拍,才能实现检验检疫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