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贵州贵阳市云岩区黔灵镇偏坡村黄土田组,一个消息不胫而走:刘老四要自己拆掉他的豆腐作坊。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也在村民中传开了:刘老四的豆腐作坊要被政府取缔了。
刘老四大名叫刘培贵,在家排行老四,做豆腐的手艺是老辈传下来的。一提刘老四荞灰豆腐,市场的人都晓得,也都认可。他的豆腐,用他的话说:是带黑色的,不是红色的,这才是地道的荞灰豆腐。
但是,刘培贵的豆腐作坊,属于无证无照的加工窝点,没有《卫生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
根据近期贵阳市质量技监局对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调查显示:该市共有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200余家,有一定规模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还无一家。其中,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有卫生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只有35家,占总数的17.5%,其余均属无证照加工窝点。
就在刘培贵所在的偏坡村,整顿前有豆制品作坊23家,现在有14户能整改,其余无法整改的面临关闭。据贵阳云岩区质量技监分局负责人介绍说,区里设立了专项整治办公室,整治是以疏导为主,以管活为目标,让企业做到诚信加工,保证质量。过去,一动到作坊,村民就到区政府来上访、静坐。现在,我们每家每户地去做工作,要求企业按照规范进行整改,而不是一上来就取缔。
今年6月,贵阳开展豆制品行业整顿以来,质量技监人员多次来到刘培贵这里督促整改,刘培贵也积极配合,因为生产环境等原因,却一直未能达标。而按照贵阳市有关规定, 10月1日起,无证无照的豆制品生产、加工者,一律禁止生产、加工和销售豆制品。
刘培贵反复思考了好几天,决定自己把豆腐作坊拆了,重新租赁新厂房。9月17日,他为此来到云岩区质量技监分局,找到有关负责人说:“我祖祖辈辈是做豆腐生意的,为了整改我们可以把小作坊拆了,但一定要帮我把这个豆腐坊重新做起来啊。”
“只要符合条件,达到标准,我们一定帮助!”得到质量技监部门的肯定回答,刘培贵这才放心地回家。
9月20日,刘培贵准备在这天拆除他的豆腐作坊,没想到云岩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质量技监、卫生、环保、食监、工商五大监管豆制品行业的部门都派人来了。
刘培贵说,豆腐生意并不那么好做,去年,他亏了两万多元。今年,生意才慢慢好起来。但是,他却要把作坊给拆了。“家里人说我脑子坏掉了,其实拆掉旧的,是为了盖新的,盖个符合规范要求的。”刘培贵的新厂房,在离现在的作坊半公里以外,车间有140平方米,整个面积有400多平方米。
当天晚上,刘培贵因为全贵阳市第一家自行拆除黑作坊而上了当地的电视新闻,但第二天市场上就断了货,好多人打电话来问啥时候供货,这让刘培贵不由得感到欣慰。
“我不想像其他人那样,做一天算一天。”刘培贵说,“我想把该办的都办了,规规矩矩地做豆腐,让顾客放心吃,这才是惟一的发展前途。”
云岩区质量技监分局负责人说,对于小作坊重新选址后,只要符合条件,相关部门会大力支持的,而且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引导他们走联合的道路。刘培贵的举动也表明,只要工作做到位,小作坊整改并不一定需要政府部门采取强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