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重庆创新督察机制督察方式确保专项整治行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从10月15日开始到10月底,重庆市质量技监、卫生、工商等7个部门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组成7个督察组,分别对重庆的40个区县和高新区、经开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情况实施第二次督察工作。

  重庆市根据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浙江现场会精神,结合《重庆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运用“三级联动、四个结合、五查五看”工作法创新督察机制、督察方式、督察内容,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在基层稳步推进,层层落实,最终实现整治目标。

  创新督察机制,“三级联动”全面指导。一是市级领导带头督察。由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阶段、有重点地深入基层,掌握工作动态,了解整治进展,加强宏观指导。二是牵头部门联合督察。质监、工商、卫生等7个牵头部门共同拟定督察方案,通过建立主要领导协商机制、分管领导联席机制、工作人员联络机制,共享工作信息,互通整治情况,确保纵向到底。三是区县政府交叉督察。通过组织区县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带队开展异地督察,既走出去学习了别人的工作经验,又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创新督察方式,“四个结合”全程跟踪。一是定期督察与随机督察相结合。做到督察之前不下通知、不发文件、不明路线、不公开督察小组成员名单,切实掌握基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真实情况。二是全面督察与重点督察相结合。既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督察本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又对前一阶段完成情况进行“回头看”;既围绕“八个重点项目”统筹兼顾,又分门别类,有所侧重。三是定点督察与分散督察相结合。针对专项整治阶段工作进展情况,采取分组行动、按片负责、划区包干的形式开展督察,杜绝真空、不留死角。四是公开督察与暗访督察相结合。不仅深入区县政府听汇报、查资料、看记录,还到企业搞座谈、查证照、看环境;不仅深入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小摊点、小食杂店看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建立,还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摸情况、看反响、听建议。

  创新督察内容,“五查五看”全力推进。一查重视程度,看领导是否深入基层。在专项整治的机构、人员、经费和方案落实上,既查区县政府又查市级部门,既查成员单位又查牵头部门;在12个100%目标上,既查工作进展更重工作质量,既重数据收集更重数据真实。二查工作态度,看行动是否真正到位。主要督察各级政府特别是各基层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是否真正落实,整治重点是否明确,目标任务是否按期推进,乡镇、街道、社区是否存在盲点。三查配合力度,看部门之间是否协调配合,有没有推诿扯皮。四查执法强度,看案件是否及时查处。对严重违法行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严肃查处。五查整改进度,看问题是否有效遏制。重点看涉及生产环节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整改。并对督察出的问题让地方分管领导签字确认,使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主动推进专项整治,促进问题的整改落实,全面实现整治目标。

  通过一个多月的专项整治工作,重庆市专项整治成效初步显现。截至10月15日,重庆市1927家食品生产企业中,已经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1740家,获证率为90.30%,有证有照小作坊3123家,已经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格式版本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2069家,占66.25%,建立台账1444家,完成46.24%。10类产品生产企业中,应获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73家,已获证138家,占应获生产许可证企业总数的79.77%;应获3C认证的企业229家,实获证217家,占应获3C认证企业总数的94.76%。已有323家10类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占企业总数的64.09%。
作者:蒋维胜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