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研究成果还未公布,德国和日本分别发表了最终的和阶段性研究成果。
发达国家之所以要进行标准化经济效益研究,一是因为标准化活动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必须要考虑回报问题;二是因为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可作为国家制定标准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尽管大家知道标准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标准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用数据说话,才更有说服力。
1. 德国标准化经济效益研究
1997年德国经济技术部和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提出了标准化经济效益研究项目。为研究项目投资的单位有:戴姆勒公司、克莱斯勒公司、西门子公司、汉斯勒和迈克尔基金会;德国标准化学会和德国电器工程师协会;奥地利标准局;瑞士标准协会。该研究项目由德国弗劳恩豪夫系统工程与创新研究所(ISI)和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市场营销及经济政策研究教研室承担。主要是对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标准化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经过三年的研究,写出了1500页的研究报告,分三卷出版。该研究成果为德国制定标准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在国际标准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弗劳恩豪夫系统工程与创新研究所(ISI)采用宏观经济学方法,对标准化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关于标准化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明确两个问题:标准对德国的技术进步是否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标准化活动在全球市场上有效地支持德国企业应对技术发展的程度。其次是关于标准化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研究,即采用宏观经济学方法分析1960至1996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资本、劳动力生产要素和三个技术进步指标(注册的专利数量、德国采用外国专利的成本、标准与技术规则数量)对商务部门进行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算出各个生产要素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对三个要素的比较分析,明确了(1)技术进步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为能充分获得经济利益,新技术需要通过标准和技术规范去推广;(2)标准比专利对技术进步起着更重要的作用;(3)标准和技术规范与专利一样,也是国家技术发展的指标;(4)通过国家标准化机构参加标准化活动的企业可以尽快采用新标准,这些企业在成本和产品质量方面都具有竞争力。ISI的研究显示:在对外出口方面,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比国家标准明显具有影响力,因此企业应把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和欧洲标准化活动作为有效的出口战略,国家标准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标准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998年为150亿美元),德国年经济增长率为3.3%,其中资本的贡献率占1.6%,劳动力的贡献率占0.2%,专利的贡献率占0.1%,外国专利许可证(license)贡献率占0.5%,标准的贡献率占0.9%(仅次于资本的贡献率)。
德累斯顿技术大学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对标准化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将标准对商业部门和经济部门以及整个经济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特别是对他们参加标准化活动的动机进行了考察。企业调研工作是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三国进行的,同时对德国和奥地利的一般家庭和国家有关机构进行了直接采访。为了进行对比分析,在国家标准化机构的协助下,选择了10个行业(其中8个行业的标准化活动特别活跃,2个行业的标准化活动不太活跃)并向随机选择的4000多个企业寄送了调查表。此外还对企业和国家标准化机构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调研。进行这些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标准对企业的影响,以及标准与日新月异的商务环境的相互作用。其研究结果显示:(1)凡是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的企业,比不参加标准化活动的企业,在成本和企业竞争力方面,不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竞争,均具有优势。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75%的企业参加国家标准化机构的活动,其中60%的企业不但积极参加国家标准化活动,而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调查显示,企业通过参加标准化活动,可获得内部知识和最新信息,采用符合欧洲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的成功机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采用欧洲标准或国际标准时,不必对自身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在竞争上则可获得优势。(2)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可使企业减少贸易费用。被调查的62%的企业在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时,由于采用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简化了有关手续。54%的企业认为,在自身行业中,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垒。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企业通过采用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每年节约的费用是400万马克或1300万马克不等,合计节约费用3100万马克(约合1390万美元);通过采用其他国家标准而节约的费用年均35万马克,最低费用是2500马克,最高费用是600万马克(约合269万美圆)。(3)企业通过参加标准化活动可以减少研究开发活动的经济风险。参加标准化活动的企业可以抑制自己向不具备竞争能力的技术进行投资,还可以获得共享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减少研究开发活动的经济风险,而且还能降低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
2. 日本标准化经济效益研究
1998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国际标准化活动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项目。日本规格协会承担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1998年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委托研究成果报告(国际标准合理化)”、“1999年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委托研究成果报告(国际标准合理化)”、“2000年经济产业省委托研究成果报告(国际标准合理化)”。此研究成果为日本政府制定标准化战略和政策,加强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日本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是:“修改国际标准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去“修改国际标准所需费用”,结果就是实际经济效益。其研究显示:通过对国际标准提合理化建议,将日本的技术条件和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如将JIS标准直接转化为国际标准则不需要再投资,可节省开发设计费、材料费、制造加工费、试验设备费以及销售和服务等费用。以修改IEC 60064 “一般照明用白炽灯泡”国际标准为例,在规定一般照明用灯泡的IEC标准中没有包括日本、美国节电型灯泡(在灯泡的玻璃球面涂有扩散性优质的白色涂料,只需少量电力消耗即可产生与单线圈灯泡同样的亮度)的技术要求,1996年日本灯泡工业会向IEC提出了30W和40W(灯泡的直径都是Ф55)的节电型灯泡标准的提案,1997年,日本的NP(新业务项目提案)得到IEC的承认,但在CD(委员会草案)文件中,美国又提出了直径(Ф60)不同的节电型灯泡标准的追加提案。一旦日、美两国中有一国的灯泡成为IEC标准后,没有实现IEC标准的国家就必须把现有灯泡作废,因此,在相互提案的协调过程中,美、日互不相让。最后,IEC/SC34A(灯泡种类)的主席裁定:不必采用一样的IEC标准,可选用本国适用的相关标准。根据这个裁定,日、美两国的标准提案都被IEC60064标准采用,修改案于1999年成为FDIS。根据JIS C 7501 “一般照明用灯泡”标准修改的IEC标准,可以节省因把日本国内现有的灯泡(Ф55)改为美国型号的灯泡(Ф60),或因灯泡直径变大而改变灯具的投资费用,合计约为125亿日元;而修改国际标准所需费用国内委员会费(3年)500万日元、国际会议费(6次)500万日元、人员费用(3人×3年)900万日元,合计为1900万日元,综合效益124.81亿日元(合人民币8.5亿元)。日本用上述方法还对ISO 10062、ISO 6502、ISO 3307、ISO 6780、IEC 60335-2-4、IEC/TC61等国际标准进行了修改并获得成功,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对国际标准ISO 6780“运输用平板货架的主要尺寸及允许值”的修订产生了的经济效益高达2303亿日元(合人民币160亿元)。反之,损失同样惨重,例如日本手机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但其制式和欧美等国家的制式不一样,又未能形成国际标准,带来的损失高达300多亿日元。
日本标准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表明:采用国家标准,可增加通商机会;标准是推广科研成果的有效手段,它比企业专利战略还要重要,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标准对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日本今后将进一步对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及其经济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国际标准化的意义(定性、定量)及经济效益;公共标准和事实上的标准的经济效益的差异;新技术实现国际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