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某媒体上班的刘倩,又收到了Dior公司寄来的免费试用品。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收到这家知名化妆品公司的产品了,除此之外,“兰蔻”新款唇膏、“可伶可俐”洗面奶等多种知名化妆品她都在免费试用。
刘倩就是网络上最近流行的“试客”中的一员。“我试用的东西很多,杂志、化妆品、生活用品等等。”刘倩说,她现在平均每月都能免费试用价值上千元的物品。
虽然每月工资并不高,还是典型的“月光族”(每月工资全部花光一族),平时透支的开销使她无力再多花钱购置更多的时尚用品。但成为“试客”后,刘倩的“装备”没减少,每个月的开支却大大减少了。
白吃白喝白用加白拿 网络冒出“试客”族
现在像刘倩这样的“试客”族可不在少数。试客,正在成为博客、威客、换客、拼客乃至晒客之后,又一蓬勃发展的新网民群体。所谓“试客”,是指痴迷于购物前,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试用赠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爱好者们互相交流后才予以购买的网民圈子。这些网民遵循着“先试后买”的朴素理念,狂热地寻找各类目标商品并加以品头论足。
其实说到试用,相信有很多人都尝试过。比如在超市,大家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食品厂商将一些食品切成小块,放在盘子中供过往的消费者免费品尝。由于网络更加方便快捷,许多厂商更愿意在网络上提供试用的产品,于是,借助网络这一新型的平台,“试客”就应运而生了。
“两年前,当时刚刚工作,买不起高档的化妆品,只好经常光顾商场化妆品柜台进行试妆,并索取一些试用品进行试用或申请一些高档化妆品试用妆来用。结果习惯成自然,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跻身准‘试客’一族。而今,随着试用网站的兴起,我和我的朋友们在很多试用网站都进行了注册,并成为了真正的‘试客’。”已有两年“试龄”的张小姐说。
要成为一名“试客”,其实非常简单。张小姐介绍说,只要网友在各种各样的试用网上,先注册申请成为“试客”,再选好想要试用的产品,并能通过发布试用产品的厂商审核后,网友就能收到自己感兴趣的试用赠品。当然试用完了,对产品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作为“试客”而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
换言之,只要你在这些试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填写好个人资料信息,支付少量的邮费,就可以坐等商品邮寄上门了。从报纸杂志,到国际知名新化妆品,从健身券到数码产品,通通可以免费到手。可以白吃白喝白用加白拿,难怪网络免费商品催生了一大批像张小姐、刘倩这样的“试客”一族了。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国外,试用是一种很常见的行销手段,作为一个全新体验式的行销平台,试用网站可以通过网络来为消费者和商家牵线搭桥。在国内,作为全新的营销模式,“试客”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同时,由于试用网站正处于行业的新生阶段,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这就提醒那些“试客”们,这免费的“午餐”吃起来还要注意风险。
免费“午餐” 也要注重质量与安全
“试客”到底有多少,没人说得清,刘倩经常登录的网站注册人数超过225万。那商家为什么愿意给这么多人免费提供商品试用呢?原来商家也打着自身的如意算盘。“要是好多人都说这个产品好,还都是真名真姓,难道你不会动心?”一位在网上搞试用活动的某品牌的负责人说,网络试用其实是口碑营销的一种方式。“试用的概念很老,我们只是把它变成了一种网络模式。”这位负责人说,传统试用促销是把产品直接塞给顾客,而试用网则是让顾客根据需要主动索取。这样,提供试用品的商户,就能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顾客,并获取顾客对商品的意见以进行改良。
在一位“试客”的指导下,记者专门去一家试用网体验了一回。这里提供可以试用的产品同样琳琅满目,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其中化妆品居多,而且大多是刚研发的新品,要么是老品牌新产品。专家提醒说,在这种以新产品为主的试用模式下,消费者在获取免费商品的同时一定要谨慎对待,严把质量安全关。
专家指出,一款新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就率先推出来给消费者试用,那么相关产品的质量检验,特别是第三方或权威部门的质检报告是否完善,需要消费者留心。同时,一些新产品的相关标准往往会比市场滞后,这样一旦出现质量纠纷,消费者的质量判断依据就有可能缺失,尤其是化妆品、食品等,安全标准更是重中之重。
“‘试客’是个新生事物,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但一些潜在的消费隐患,消费者要重视。”北京市金朔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学明说,免费试用前最好与商家签订一份风险责任书,双方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以免发生质量争端,特别是一些新出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后果会相当严重。
另外,“试客”的免费试用产品,往往是以填写像姓名、地址、身份证号、职业这些详细个人信息换来的,有些网站可能就会靠出售“试客”资料赚钱。张学明提醒说,“试客”要小心和尽量避免自己的隐私信息被网络曝光,或者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