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五包中国糖果引发的蝴蝶效应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些乡镇小学生因为“吃糖感到身体不适”,却能引发如此巨大的风浪,背景并不单纯

  三周前,当拉奎尔·库埃瓦赶早到镇上集市买糖时,她一心只想买几包“新款好吃”的糖果为10岁女儿庆祝生日。可库埃瓦没料到她买的总价值不过几十比索(相当于一美元多)的五包糖却被指认为造成24名学生腹痛呕吐的重要嫌疑;而她更想不到的是,由于媒体和部分地方官员咬定来自中国的糖是“罪魁祸首”,女儿的生日分糖派对居然能在国内外媒体上抢占版面。

  据菲律宾当地人介绍,生活在菲乡镇地区的居民普遍卫生意识不强,吃坏肚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乡镇小学生因为“吃糖感到身体不适”,居然能起这么大的风浪实在令人不解。为了还原事件真相,《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近日深入实地对此事展开调查。

  “中国糖果”事件迅速扩大

  马德里杰里斯镇是菲律宾中部宿务省北端小岛班踏亚岛上一个四级乡镇,小镇地处偏僻海岛,当地人以种椰子树和捕鱼为主要生计,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相对落后。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走访圣奥古斯丁小学时了解到,10月4日上午,库埃瓦的女儿为庆祝10岁生日在教室向36名同学分发妈妈早晨在集市购买的5包糖果。学校老师和家长说,24人在吃糖后约20分钟感到身体不适,个别出现呕吐现象;在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后,20人当日出院,另有4人病情较重留院点滴观察,但隔日均痊愈出院。

  虽然5包糖果中既有本地产的糖果也有疑似从中国进口的糖果,而且接诊医院也表示不能确认导致学生身体不适的直接原因,但马德里杰里斯镇卫生官员在事发当日即通报当地广播电台记者,称中国进口的香芋味奶糖极有可能导致学生“集体身体不适”,原因是“学生和家长反映,香芋味奶糖变软发粘且有异味”,但却未质疑学生同时食用的其他糖果或提及在吃糖前学生是否接触过不洁食源。

  《太阳星报》、《宿务日报》等宿务主要报纸的网站当日均转载广播电台的报道,《自由人报》还配发评论将此事与前一阵菲当局查封中国进口的大白兔奶糖和日前美国召回中国玩具事件挂钩。由于本地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将“中国糖果”放进新闻标题以“吸引眼球”,该报道很快传上菲律宾主要门户网站——《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网站并被法新社转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此事很快也引起中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事发后第三天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有关部门将与菲律宾政府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并将在必要时派专家小组赴菲共同调查事件原因。

  据记者了解,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牵头,包括来自商务部、广东和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的技术调查组已于近日结束了在菲期间的调查访问,调查组在基层所取得当地糖样的理化分析正在进行中。

  媒体跟风炒作嫌疑大

  记者在库埃瓦的指认下找到了集市上卖糖的小店。该店是一个铁皮搭盖的简易铺子,空间狭小,在炎热的夏天店内闷热不堪,很难达到糖果保存要求的“低温干燥通风”条件。圣奥古斯丁小学的学生反映糖发软发粘也确实不足为奇。

  马尼拉的糖果生产和批发商Sweet World公司老板洪健雄说,由他的公司代理的香芋味奶糖仅采用糖、明胶、色素、奶味香精和香芋味香精作为原料,没有奶粉也没有芋头成分,因而在受热的情况下会发粘软化,但不可能变质吃坏肚子。

  洪健雄认为,栽赃中国糖果可能是部分人出于政治或自身利益的考虑而策划的,加上媒体随意跟风,“中国制造”的信誉就这样被牺牲掉了。

  近一段时期,西方媒体对中国产品安全问题进行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向来与美国“走得较近”的菲律宾也不忘跟风。外加菲律宾对中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长期持贸易保护立场,廉价的中国产品涌入菲低端市场使得当地企业生意大大缩水,此次马德里杰里斯镇事件不排除利益集团想利用媒体跟风炒作打压中国产品的可能性。

  事发后有当地媒体甚至将这次事件定性为“食物中毒”,但事实上,根据当日接诊过腹痛学生的班踏亚地区医院医师戴娜·玛塔的介绍,多数学生在被送进医院后已无明显症状,当晚住院观察的四名学生虽有“轻微脱水”迹象,经过医院简单点滴治疗第二日便痊愈出院,从就诊的手段和学生康复时间上分析,尚未达到“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

  记者采访阻力重重

  除了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地方官员不仅存在主观臆断草率归责的问题,而且与之相伴的是他们客观分析问题和严谨工作态度的缺失。

  比如,菲当地官员在事发后并未及时收集糖果残余进行化验以查明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真正原因。当地政府仅在调查组抵达马德里杰里斯镇后才匆忙根据家长和老师的描述在市场上重新购买了6包糖果样品,其中5包为学生指认曾食用过的糖果,另1包为菲律宾当地产品。糖样于10月11日,即事发后第8天,才送达菲卫生部下属的食品和药品局等待检测。但鉴于当日学生食用的糖样已不在,检测是否能找出造成学生身体不适的真正原因令人怀疑。

  整个事件更令人怀疑的,是本报记者在事发地采访遇到的阻力。最明显的一点是学校老师和地方卫生官员似乎早已“对过口径”,在谈话中有意强调是“中国糖果”的问题,由于不同人对现场的表述千差万别且各种版本说法互有冲突,让人听了一头雾水。虽然菲律宾乡镇村民大多纯朴善良,但由于他们知识程度有限,往往容易被媒体和当地官员错误引导。为圣奥古斯丁小学学生诊断的班踏亚地区医院也不愿向记者提供诊断报告,院方称必须得到省长授权才能出示已封存的诊断报告。

  菲方检验方法存在偏差

  10月19日,菲律宾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公布了对马德里杰里斯镇卫生官员收集上报的部分糖样的化验报告。报告称,在已完成的两种糖样检测中,本地产的Frooty棒棒糖甲醛含量检测呈“阴性”;而疑似中国生产的“Putok-Putok”跳跳糖检测呈“阳性”,不符合菲食药局的有关规定。

  但食药局的报告并未指出甲醛含量具体是多少或是否达到能对人体构成危害的程度,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马德里杰里斯镇所在省宿务省的卫生主管官员吉安戈说:“由于食药局掌握的糖样有限,尚不能断定是跳跳糖的甲醛含量过高导致学生身体不适。”

  中国调查小组在菲期间已与菲食药局沟通,以详尽的数据和文献报道说明了菲方目前有关甲醛限量的标准是不科学的。菲食药局官员也表示注意到有关甲醛可以在自然界存在的观点,并表示今后菲方有可能对其标准进行修改。

  19日公布部分检测结果时,菲食药局人员承认糖样在菲检测甲醛呈阳性并不代表这些糖样就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真正原因。这种谨慎态度虽值得肯定,但知晓这个道理的人毕竟是少数,由于先前媒体的渲染和非客观报道,菲民众心理对“中国制造”的糖果已有阴影。记者在离开圣奥古斯丁小学时,一名调皮的学生故意用生硬的英语说“Made in China”而后做恐惧状颤抖。

  或许这只是小孩子一个淘气的把戏,或许“中国制造”商品在海外受到太多莫名的冤屈,但不容置疑的是,中国采取多种途径维护出口产品在海外的声誉已刻不容缓。(许林贵)

  新西兰中国服装含冤“甲醛门”

  新西兰一电视节目宣称中国产服装甲醛超标900倍后引发当地恐慌,后被证实“用错了实验”

  作为新西兰消费者权益电视节目、新西兰国家电视三台《Target》的执行制作人克拉克对艾伯森的话颇不以为然,后者为本国零售业协会总裁,他指出《Target》犯了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使中国产服装背上了“黑锅”。

  事情还要从今年8月份利文斯通一家的事故说起。8月8日一个早上,新西兰人利文斯通13岁女儿开着了暖器,穿着中国制睡衣的小儿子杰克则站在暖气旁边。“这件睡衣被烫热,杰克未感受到热度时,它便烧着了。”利文斯通愤怒地说:“这件睡衣标签上明明写着不易燃,我没料到睡衣会着火,这太过分了。”

  小利文斯通的遭遇为《Target》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就在随后播出的节目中,《Target》指中国睡衣中甲醛超标是罪魁祸首,并公布了一个令全新西兰震惊的结果——把中国制的羊毛和棉制成衣送到化验所检测,结果是成衣的甲醛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标准超出900倍。

  900倍?!新西兰有关方面坐不住了。新西兰零售业协会动作迅速,他们将中国成衣分别送到新西兰、中国上海和香港三个地方进行独立检测,然而,三个结果都指中国成衣上的甲醛含量没有超标,完全符合国际标准。那么900倍的数字是怎么回事?9月3日,零售业协会总裁艾伯森道出关键,是检测方法不同导致不同结果。“《Target》的化验不合乎认可的国际标准。简单来说,他们用错了实验。”

  原来,国际上通行的甲醛检测方法是甲醛释放量检测法,因为只有释放出来的甲醛才对人体有害。但是,《Target》节目中使用的检测方法衡量的是服装中所有甲醛的含量,因此该节目检测出的甲醛含量远高于国际安全标准规定的含量。

  对于艾伯森的说法,《Target》执行制作人克拉克拒绝承认测试有误,坚称测试方式是由化验所建议,并非制作人员有意曲解国际标准。但克拉克承认,报道时间仓促,运用的资源有限,报道可能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形象。香港《明报》则认为,《Target》节目为了证明中国童装有问题,故意使用了不利于中国产品的检测标准。

  时隔不久,艾伯森的说法得到进一步佐证。10月17日,新西兰官方宣布,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检测,中国产服装甲醛含量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新西兰消费者事务部部长朱迪思·蒂泽德表示,消费者事务部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对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99件服装样品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中97件样品的甲醛含量远低于国际安全标准规定的含量,只有两件样品甲醛含量偏高,但经过简单清洗后,这两件样品的甲醛含量也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该部还向中国驻新西兰使馆通报了检测结果,澄清了中国产服装没有问题。

作者:庄言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2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