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搞表面文章,排个几百强有什么意思”,针对这个所谓的中国质量百强排行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如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自称对该行业颇为了解的刘源张院士,对其搞中国质量百强排行榜一事毫不知晓。刘源张坦言,为提升中国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设立一些奖项进行鞭策、鼓励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定要搞个排行榜、弄个什么强之类的,就不足取了。况且,在这些“排行榜”、“百强”的后面,是否还存在着利益驱动就不好说了。倘若如此,这样的“质量百强”就更没有意义了。
在这个号称“体现了21世纪全面质量观,综合考查、评价企业的全面质量水平”的“中国某某质量百强排行榜”,几乎是克隆了一份美国国家质量绩效的评分标准,总分同样为1000分,评分标准也综合了领导、战略策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以人为本、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过程管理以及经营结果等7大方面。但是,其评选程序与结果却与美国国家质量奖大相径庭。
前美国质量协会主席哈林顿博士说,美国国家质量奖是非常严肃的,每年最多不超过5家,甚至有一年空缺。我们的评选非常严格,宁缺毋滥,并要求评委会专家一定要到企业内部去考察和参观,绝对不能任由企业自己填报各项内容。
对中国质量管理颇为熟知的刘源张指着其中的一些小企业名单,“卓越绩效管理是一项工程,这些小企业哪有人力、物力、时间和观念搞这些东西?”听说有些企业打出950的高分后,刘院士大笑,“这怎么可能,美国获得质量奖的企业最高分也不过六七百分。这样糊弄人也太简单了。”
对此,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郎志正教授说,质量管理奖项的评审应该是严肃的,它应该考虑很多指标,比如质量管理、利润指标、生产效率、新产品开发等等。绝对不应该仅仅只凭企业自己上报的材料来确定,而应该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否则,评选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管理好、效益好的质量百强了,而是哪个企业会包装自己,哪个企业就是“百强”了。
这样的“百强”就是变相的质量乱评比。因为它既不是来自顾客的反馈,更没有市场真实的反映,而仅仅只是专家封闭式的,缺乏依据,缺乏信服力。如果照这样评选,各行各业都可以评出“百强”、“万强”来。再照这样评下去,社会就乱套了。
西安科技大学质量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建生看了看“质量百强”的评选表后说,现在这些条件就是再好也都无关紧要了,因为所有的都是企业自己填的,谁来验证?真正的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应该是从市场中“淘”出来的,评选者应该到企业中去、到市场里去、到顾客中去搜集真实、确切地第一手信息。这样评选出来的强者才令人信服!
谈到现在一些人动辄请一帮所谓的外国专家做顾问、做评审,几位专家都共同表示:这不足取,新加坡根本就没有制造业,他们的专家怎么可能了解中国的制造业。况且,中国企业想什么做什么,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在提升质量管理的同时,需要博采众长,但仍应以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