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蹊跷的“质量百强”颁奖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质量百强”名不副实 “卓越者”不知“卓越”为何物
蹊跷的“质量百强”颁奖记

3月上旬,记者受邀专程赴上海参加了一个行业的“质量百强排行榜”颁奖活动。活动地点选择在中国的第一高楼——上海金贸大厦举行,还邀请了个别部委的领导出席。级别不可谓不高,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是,“质量百强”的颁奖过程却甚为蹊跷,让出席的记者们疑窦丛生。

“质量百强”只为吸引眼球

在颁奖会的前一天,记者赶到了所在的宾馆报道。让人生奇的是,明明宾馆里还有很多空房间,组委会却偏偏让记者住到“距离此地有十几分钟车程”的另一个宾馆。记者不解,质疑之下,接待人员一不小心道出实情:“因为牵扯到‘质量百强’的评比,领导比较谨慎,所以不希望媒体过多参与。”

在组委会发给记者的邀请函中,醒目地打着“中国首届国际某某(该行业名称)质量论坛”的招牌。从邀请函来看,组委会对活动议程的安排似乎也颇为正规,而且所邀请的人员也颇有分量:既有国家部委的领导,也有国内知名企业的CEO;既有跨国公司的老总,也有业内的权威……

如此一个有规模有分量有气势的活动,却为何惧怕记者的采访呢?

当日下午,一名自称“对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都非常熟悉”的组委会兼该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质量百强排行榜’是怎样评选出来的呢?”

负责人:“我们是拿2003年美国波奖标准来评选的。”(此后,其给记者提供了的一份“简装版”的质量百强评审表格。)

记者:“评委都有谁呢?”

负责人:“有香港、新加坡、英国的专家,也行业内的领导,应该说能代表国内行业质量管理的水平,(他们)从把握标准上讲也是完全有能力的。”

记者:“为什么以‘质量百强排行榜’来冠名?”

负责人:“这是合作方(一家广告公司)起的名字,希望能多吸引企业的眼球。”

记者:“那么有多少企业来参加‘质量百强排行榜’的评选?”

负责人:……(沉默一会,顾左右而言他。)

记者:“据悉行业内还有很多知名企业没有参加……”

负责人:“这个活动并不代表说评上了‘质量百强’就是最好的,可能还有好的没有来,未上榜的不一定就不好。”

记者:“但质量百强显然容易给人错觉,让人误以为这是国内各方面最好的企业了。”

负责人:(犹豫片刻)“是这样的,但总体上能反映客观情况。”

记者:“获得‘质量百强’需要交钱吗?”

负责人:“有评审费。”

记者:“评审费多少钱?”

负责人:……(再次转移话题。)

记者:“如何确保评选活动的公正、公开?我可以看看评选资料吗?”

负责人:“我们都是对企业保密的。公开也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可能对谁都公开……”

那么,这个“只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总体上反映客观”的质量百强的庐山真面目到底如何呢?

“卓越者”不知“卓越”为何物

翌日,隆重的“质量论坛暨质量百强颁奖活动”在上海金茂大厦揭开面纱。

金茂大厦二层嘉宾厅里摆放的312个座位中,稀稀拉拉地坐着不足一半人员。再加上记者、工作人员、为数不少的听众之外,企业代表不足百名。这也印证了记者前一天的推测:在代表们驻地宾馆,据前台小姐告知,质量百强组委会仅仅要去了40多间客房,显然,来参加会议的百强企业代表都未到齐。

“质量百强排行榜”被作为“压轴戏”安排到了当天的最后一项议程。果然,在评选出来的“中国某某企业质量百强排行榜”里,仅仅只有23家企业受封。组委会还别出心裁地开辟了许多新的奖项:质量改进奖、过程控制奖、企业战略策划奖、顾客满意奖等等。

“质量百强”徒有虚名。令人奇怪的是,还有33家企业获得了首届“质量卓越绩效模式推进奖”。而且,33家企业里,大多鲜为人知。2005年1月1日,我国才颁布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而按照组委会的说法,此“质量百强排行榜”去年8月就已经开始评选了,也就是说,在我国还没有颁布《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之前,该行业已经“先知先明”地在评选卓越绩效模式推行的先进者了。

更有“意思”的是,记者对现场一家获得“质量卓越绩效模式推进奖”的负责人进行采访,当被问到对“质量卓越绩效”的理解时,这位公司负责人竟然一脸茫然。后在记者的追问之下,不得不道出实情:“我对质量卓越绩效模式的一些规定不是很了解。”

前来参加会议的江苏省昆山电视台的一位同仁告诉记者:“我们那里一个投资时间不长、厂房还未完全建完的企业也进榜了,而同行中还有许多比它强势的企业却在排行榜之外,这不正常。”

难怪组委会工作人员一再向记者请求:“排行榜是具有排名的,但发奖仅仅只是按照顺序来的,我们一直很低调,希望媒体不要炒作。”

“百强”企业4000元一个

“不希望媒体炒作”,又“只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质量百强”究竟是怎样评选出来的呢?记者现场对两家获得“质量百强”的企业代表进行了采访,但均被告知“不知道具体的评审过程”。

当被问及对评审专家是否熟悉时,北京一家公司的质量管理者代表说,“评审专家我一个也不知道”。这位代表坦言:“拿‘质量百强’当然很高兴,它体现了我们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能力。假如进不了百强的话我们肯定不会来参加这个活动。”

在组委会提供给记者的新闻通稿中,这样介绍评选的过程:企业参评基于自愿原则,根据评选标准撰写不低于3万字的自评报告,提交给评审委员会。主办单位对每个参评的企业,都按照报名、材料复核、评审和审定4个环节一一进行严格的封闭式审核。对每一个申报企业,由两位评委分别担任主评、副评,审读企业申报资料后给出评价意见和分数,然后由全体评委会以讨论方式确定每个企业的最终得分。主办单位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要求,对部分企业进行了现场评审和核实。

还是北京公司的这位质量管理者代表,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公司整个评审过程的详细情况:“我们是去年8月份收到通知的,要求10月底之前交报告,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延长到12月份,后来又延长到今年3月份。整个评选及审理活动都是在网上进行的,我们根据他们提供的表格自己填写,同时附上一份总结材料,评委会专家并没有到我们企业去……”

由于是自评,这个完全借鉴美国国家质量绩效评分标准的“中国某某质量百强排行榜”,总分虽然也为1000分,评分标准也综合了领导、战略策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以人为本、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过程管理以及经营结果7大方面。但是,评选的结果却差异较大。不少企业的得分惊人,有的甚至高达950多分。

在一家公司随后提供的一系列文件中,记者看到组委会在2月26日给其的通知:某某公司,经本次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针对自评报告进行评审,现荣幸通知贵公司已经进入百强最后终审阶段。因此,请于2005年2月26日前交终审费人民币3000元……同时,凡获得“中国某某企业质量百强”称号的企业需交参会费人民币4000元。特此通知。

在该公司如数上交费用之后,2月28日,该公司又收到了另一纸通知,声称“备受瞩目的中国首届质量百强排行榜活动的评审结果已经审定,经评审专家进行评审、审定委员会审定,贵公司进入首批‘中国某某企业质量百强排行榜’百强名单。”

仅仅12天的时间,一份中国的“质量百强”排行榜就出笼了。

作者:王越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04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