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由企业自主组织开展的标准化工作方式,协会标准能迅速应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新兴的标准化需求,它们以企业为主导,机制灵活,周期更短,而且有可能上升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进而促进行业发展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在经历了产品战、品牌战、价格战、概念战、技术战等无数次“战争洗礼”之后,如今我国家电业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标准争夺战。协会标准顺应企业需求,似乎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出现了。其实,家电业已经出现了一种“没有标准盼标准,有了标准骂标准”的怪现象,家电业内的协会标准又该何去何从?
标准越多质疑越多
去年,中国标准化协会与海尔集团合作的《家用保鲜电冰箱》标准和《鲜风空调器》标准一出台就遭到其他空调企业的指责。“什么叫鲜风?我们只知道空气质量有国家标准。”一家空调企业的市场经理表示。许多家电厂商认为,标准需要科学严谨,用形容词定义标准,业内和消费者都会摸不着头脑。
其实,遭遇尴尬的标准还有很多,像空调安装标准、平板电视安装标准、保鲜冰箱标准、空调节能清洗标准等,都未能逃脱被指责的命运。一大批家电标准自出台以来,除了参与制定的个别企业在卖力吆喝外,其他企业均嗤之以鼻,更别说执行了。
曾几何时,国家相关标准滞后成了家电业的软肋,只要市场上一出现不良现象,国家标准缺失便成为众矢之的。可如今各项标准相继出台,家电企业为何又纷纷指责?
缺乏权威性是关键
在家电企业的各种指责中,最具“杀伤力”的是这些标准缺乏权威性,难以服众。家电专家罗清启表示:“从去年至今,家电业内出台了很多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是协会标准,这些协会标准从其制定和出台的过程看,其实就是企业标准,根本不是国家标准,只不过因为某协会的原因,才得以冠上中国的字样,这样的标准当然不可能得到大多数企业的支持。”
事实上,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出台的家电标准数量比过去20多年来制定的标准数量总和还要多。但是,与以往的国家标准不同的是,这些新推出的标准大多是协会标准,这些协会标准又是由协会出面推出的某种家电产品某一方面的制造标准。如相继推出过成套家电标准、中国鲜风空调标准、保鲜冰箱标准、洗衣机烘干检测标准、洗干一体机标准、“双动力”洗衣机标准、平板电视安装标准等。这些协会标准的蓝本多来自于某一个家电制造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
罗清启认为,从目前协会标准的产生方式来看,协会标准就是企业标准,没有权威性,且大多都成了企业获取利润的手段。
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家电企业作出一个标准后请有关组织出面发布,试图上升为行业标准,结果遭到同行其他企业反对。“所谓的行业标准并不具备广泛的认同性与行业号召力,这样的标准形同虚设”。
业内人士认为,协会有民间公信力,政府有官方公信力,在国家标准体系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是合法有效的,而新推出的协会标准值得业界反思。标准是否还值得信赖?谁来监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协会标准是国标有益补充?
针对协会标准制定等问题,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部主任张秀春指出,协会标准是国家标准的有益补充。
张秀春说:“对于国家强制性标准,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行业的基础标准。一个企业要进入某行业,必须通过基础标准,即国家强制性标准,它们是入门通行证,比如3C认证标准。但基础性标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修订起来相对滞后;而协会标准恰恰是国家标准的有益补充。作为由企业自主组织开展的标准化工作方式,协会标准能迅速应对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新兴的标准化需求,它们以企业为主导,机制灵活,周期更短,虽不具备强制性,然而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之后,它们有可能上升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进而促进行业发展。”
张秀春表示,协会标准制定应采取“免费授权”和“事前披露”原则,确保标准的共享非独占性,同时通过开放式授权,保障企业能够以合理的成本投入市场竞争。而且,协会标准制定具有很强的尝试性和开放性,有争论在所难免,“我们也十分欢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积极参与进来,使协会标准更科学、更完善、更具通用性。”张秀春认为,正是液晶和等离子电视之争,促成了我国数字电视标准化建设提上议程,“有争论不见得是坏事,重要的是大家本着和谐共赢的精神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或攻击。这样的争论将有益于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