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工程机械在中国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变迁
20世纪90年代之前 处于启蒙阶段,二手工程机械进口门槛较低,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主要是进口二手设备,国产设备交易量极小
1998年 国家调高二手设备进口门槛,实施重大装备安全保卫战
2000年以后 国内二手设备市场逐步发展,个人交易行为增加
2003年前后 国内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界呼吁建立规范的二手工程机械市场
2003年8月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
2005年 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标准,二手设备用户在购买旧设备时只能依靠设备管理标准来判断二手设备的质量
2006年 商务部对外公布首批拥有旧挖掘机进口销售资质的企业名单
2006年3月 国内第一批二手挖掘机评估师诞生
2007年1月 商务部和劳动部授权的第一批国家级旧货鉴定估价师正式诞生,其中机械方面7人
2007年 国家首个二手设备流通技术要求意见稿出台
……
2007年7月18日,在中国旧货业协会和全国设备租赁及二手设备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规范二手设备流通秩序、建立二手设备流通标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国际二手货标准委员会、工程机械制造商和租赁企业在内的多方参与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二手设备市场的规范化行动再次提速!
多个群体关注
巨大的市场需求最终造就了工程机械行业购销两旺的良好业态,尽管在2004年前后,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全行业曾经遭遇过短暂滑坡,但整体影响甚微。实际上,这种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新产品市场层面,更多的则表现为对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新产品销售背后潜在市场的挖掘,即租赁和二手设备市场。
我国工程机械租赁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全行业对此缺乏足够的认知,长期以来整个行业始终未能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银行银根紧缩,中小型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设备自主配置的可能性突然降低。此时,原本处于沉寂状态的工程机械租赁业务逐渐以其两权分离的优势站了出来,一方面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了设备购置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制造商拓宽了新的业务渠道。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国注册的中小型租赁公司约1万家(含其他行业),中外合资租赁企业40多家。在北京,仅塔式起重机租赁企业就多达300余家。在融资租赁方面,目前我国大致有三类租赁企业,其中由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16家,商务部监管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试点)24家、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融资租赁公司60多家。此外,还有1 000多家内资租赁公司。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设备经营型企业和专业租赁企业参与租赁事业以外,制造商的加入更是惹眼。2002年以后,除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国内知名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陆续建立自己的租赁公司外,国外企业如卡特彼勒、马尼托瓦克、小松等也陆续开始介入融资租赁业务。从全球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来看,融资租赁业务开展的成功与否与当地二手设备市场的健全与否直接相关。反观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似乎并不如人意。由此,建立完备的二手设备市场机制成为融资租赁企业的共同呼声。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大型施工企业也希望使自己的旧设备实现顺畅的市场流通。
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交易量的迅猛增长同样有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功劳,据海关数据统计, 1998年全国进口二手挖掘机总量仅为几千台,而目前全国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机就超过2万台,相当于国内挖掘机年销售总量的1/3,二手市场需求之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建立了一批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如西北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北京宝联达工程机械交易市场等。很多代理商、甚至制造商也开始了二手设备业务的拓展之路,如卡特彼勒、小松就推出了经厂家认证的二手设备。国内制造企业也开始自主或委托代理商进行二手设备业务拓展,尽管规模有限,但势头强劲。
多方利益所系
二手工程机械交易持续发展单纯是由于政策的拉动吗?其实并不尽然。
在需求层面,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空前提速,以新农村建设为例,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底,乡村道路将新增30万km,工程总量比“十五”期间增加4倍。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受限于建设投资的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建设精度相对较低,因此,二手设备无论是从经济性方面还是工艺方面完全能够适应建设的需要。其次,个体工程承包商的增多更为二手设备市场增添了活力,在力求控制工程成本的前提下,二手工程机械设备显然成为他们的不二之选。第三,很多工程承包商由于缺乏设备购置实力或对某一品牌设备缺乏认知,也情愿选择某些知名品牌的二手设备补充企业实力。当然,用户习惯的转变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施工作业的理念已经开始由以人力可为逐渐向设备可为转变,这极大地推动了二手设备市场需求的增加.
在供应层面,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由于长期按揭销售不畅所积压的二手设备数量不菲,为了尽快处理资产积压问题,二手设备的再流通势在必行。其次,部分融资租赁企业租赁合同逐渐到期,租赁退出设备需要一个完整的二手设备市场完成后期流通;而制造商通过以旧换新回收的设备也需要通过二手设备市场进行消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很多贸易型企业也开始加入二手工程机械经营行列,通过进口等方式向国内输送国外二手工程机械。
从整体来看,国内二手工程机械市场仍然呈现着供不应求的热烈局面,供需两旺的状态长期存在。
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手设备以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的独特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社会需求量剧增。有专业人士估算,2006年国内二手机械设备交易额超过200亿元,预计未来1~2年,年交易额将达到500亿元。但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往往会掩盖很多实质性的问题。
目前,国内二手工程机械交易80%以上属于个人私下交易,这在快速消费品市场是极为普遍的交易方式,但对于作为生产资料或重大产业装备的工程机械而言,则会涉及许多问题。首先,二手设备缺乏与新机类似的检验标准。设备性能状况、安全状况等没有明确的参考指标,设备交易仅仅停留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浅层面,缺少相应的合同约束,设备购买运气成分太大,用户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其次,信息不对称。由于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没有相关法律规范设备的进入,也没有权威的设备评估机构进行二手设备定价,设备买卖过程中欺诈行为长期存在,很多不法分子将报废设备作简单外观处理后便推向市场;第三,缺乏合理的税收政策。目前,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各地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参照既有的税制进行征收,缺乏统一管理,尤其是二手设备在企业与个人经营之间实行不同税率,致使很多大型专业企业望门兴叹。实际上,二手设备存在的问题并不止以上几点,而在所有问题当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二手设备评估标准,甚至严格的二手设备定义。
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那就是为什么在二手设备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企业却没有良好的退出机制呢?
2001年,因研究信息经济学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乔治?阿克洛夫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在旧车市场上,一般卖方都比较了解车况,而买方并不了解,所以买方只能按市场平均价格来判断交易价格,因而质量较差的二手车相对质量较好的二手车就有了价格优势。结果本想出售较高质量旧车的人发现市场价格偏低而退出市场,而次品车却留了下来。退出的好车越多,市场上次品车的比例就越大,买方的出价就越低,进而就有更多质量较好的旧车因卖不了好价钱而退出市场,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市场上只剩下次品车。国内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企业正好面临这样的尴尬。我们知道,融资租赁实际上是依靠二手设备的退出来盈高的,如果二手设备的价格未能高于盈亏平衡点,租赁公司就会亏损。在目前情况下,受国内二手市场不规范的影响,租赁退出设备要么低价出手,要么自行积压。
什么样的规范才算规范?
随着二手设备市场的逐渐发展,市场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很多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到底如何建立一个规范的二手工程机械市场。“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要想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二手设备交易市场,首先就必须建立有效的行业技术标准。那么到底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行业标准,其中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必须对二手设备进行权威的定义,是“使用一日”为“旧”还是其他,必须有所明确。在商务部即将发布的《二手设备流通技术标准》中我们看到,二手设备主要指以下三类设备:已经使用过的设备,仍保持原有的基本使用价值或者全部使用价值;经过新、旧部件混装或经过修理、翻新,恢复或保持原有技术性能的设备可认同为二手设备。此外,未经使用过的库存积压设备,虽然超过质保期或部件产生明显有形损耗,但仍保留原有技术性能的也被纳入了这个范围。这与日前经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规范》中的定义一致。
其次,还应该对二手设备的质量、流通进行必要的规范。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一个合理的行业技术规范,应该能够囊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二手设备术语和定义、设备质量鉴定指标和方法、设备流通要求等。而在这其中最主要的鉴定指标则是设备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可再使用性。
有专家指出,标准的产生本身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是要通过某种有效的方法,给消费者、给用户提供一定程度的可靠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保证进入市场设备的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保证设备流通体系的顺畅。这和用户要求产品质量有据可查、流通方式有法可依的愿望一致。
国内二手设备市场法制建设进程
实际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国内进口的部分二手挖掘机存在极大故障隐患,同时对制造企业也造成了灾难性冲击,为此,1998年,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下文,限制二手工程机械进口,尤其是挖掘机。当时,进口二手设备不像进口新产品那样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因此国家规定,二手工程机械进口审批需要明确、正当的理由,结果大约只有1/3的进口二手设备申请能够通过审批。
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控制了当时进口二手设备市场,但整个行业缺乏可供参考技术标准的局面始终未能改变,很多企业只能制定自己的二手设备质量检验标准。而一般用户也就只能比照设备管理标准对二手设备进行浅层次的判定,由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与江苏省建筑安全与设备管理协会联合编制的《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完好技术标准》就是其中一例。2005年,建设部将《施工现场设备检查技术规程》列入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机械设备管理与租赁分会组织、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等单位参与编写,现已进入报批阶段。尽管这类标准属于设备管理层面,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非常有效地指导了二手工程机械用户的购买鉴定行为。
为了规范二手挖掘机的进口、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商务部委托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为商务部提供一份符合下列基本条件的、可承担二手挖掘机进口、销售并进行售后服务的挖掘机代理商或维修、翻新企业名单。这些企业必须具有多名熟悉挖掘机、能够判断各种故障的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和零配件供应能力;维修设备比较齐全,有能够承担挖掘机大修的修理工厂;企业管理水平高、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的信誉。按照这一规则,2006年以来经挖掘机械分会申报、商务部批准拥有进口旧挖掘机销售资质的企业共有7批(已经商务部科技和产业司、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备案),企业总数接近70家左右。
此外,2006年3月18日,为配合商务部、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公室、国家质检总局规范进口二手挖掘机的需要,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南京培训基地举办了第一期二手挖掘机评估师培训班。目前,该培训班已经举办了3期,培养二手挖掘机评估师26人。
200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规范》。
2007年,根据国家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关于筹建二手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国家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全国二手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责成中国旧货业协会负责筹备工作。受中国旧货业协会委托,全国设备租赁专业委员会负责推荐二手设备标准化方面人员,进行二手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
2007年7月18日,中国旧货业协会和全国设备租赁及二手设备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规范二手设备流通秩序、建立二手设备流通标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二手设备流通技术要求》,并广泛征集各界意见。此次会议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检总局、税务总局、人大财经委、商务部等政府相关人士纷纷针对二手设备市场流通、税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沟通,并表示国家将全力配合二手设备标准的制定。
有专家明确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和市场保有量很大,必须警惕未来工程量下降所带来的设备过剩。解决方式之一就是充分提升现有设备的效能,从而合理加速设备折旧;另一种方式则是按照国际二手货流通标准将其推向国际市场。
二手设备市场技术规范的制定有利于完善整个工程机械产业链。近年来,二手设备市场向规范化推进的步伐非常明显,尤其是随着专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地不断介入,国内二手工程机械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实际上,专业二手工程机械经营企业能否进入仅在方寸之间,市场能够规范或者这类企业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带动市场规范,都会吸引主流企业的自然进入,反之则不然。欣喜的是,通过行业各方的努力,整个二手设备市场的规范化步伐正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