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名牌自主创新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冷兆松在会上表示,增强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根本途径。坚持以质取胜,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是强国之路。
冷兆松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还处于制造大国、品牌弱国的地位。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有67席,法国46席,日本44席,而中国只有6席。目前,我国品牌缺少核心技术,不具备创造世界顶级品牌的技术创新源泉。现在我们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全国只有万分之三左右。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一半以上的技术靠引进。
冷兆松认为,我国品牌建设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10年里,只有少数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第二个阶段是二十世纪90年代,这是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二十世纪末到现在,是我国自主品牌发展和国际化探索时期。
“企业是自主品牌建设的主体,目前我国企业大致可以分为3类:努力创建世界知名自主品牌企业、努力创造中国知名自主品牌企业和自主品牌意识淡薄企业。”冷兆松认为:“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到第一类企业的水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第二类,而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第三类。从行业情况来看差距也很大,航天航空企业成绩显著,彩电、冰箱、洗衣机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大部分行业还不够理想。”
“中国自主品牌建设未来的政策走向,就是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政策环境,为名牌产品的发展营造优胜劣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促进中国自主品牌建设步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健康轨道,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冷兆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