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地处江苏北部,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涉外劳务经济占有一定比重。据盐城检验检疫局统计,近几年来,在该局接受监测体检的赴外人员有5000~6000人次,90%以上为劳务人员,30%以上前往黄热病流行区。该局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在做好法定检体诊断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赴外人员的免疫接种和管理工作,有效减少了劳务人员在境外患传染病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创新思路,分类管理,不断提高涉外免疫覆盖率
法规性预防接种一个都不能少。黄热病是一种严重的虫媒病毒传染病,其病死率为10%~100%,目前仍有流行风险的国家有安哥拉、贝宁、玻利维亚、巴西、布基纳法索、喀麦隆等国家和地区。根据WHO编写的《国际旅行与健康》所提供的信息,到达或途经黄热病流行区的旅行者,必须出示黄热病预防接种证书,否则入境将受到严格的限制。盐城局向前往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外派公司、劳务人员发放“黄热病预防接种建议书”,力争一个都不遗漏。
局限性预防接种要有针对性。霍乱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但霍乱预防接种证书仅是个别国家的要求,如沙特阿拉伯要求对各国去朝觐的穆斯林提供该接种证书。此外,对于国际海员,各国口岸检疫机构通常也要检查霍乱预防接种证书。目前,大多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推荐口服霍乱疫苗可唯适TM(0、7、28天)。因此,船员或前往沙特等个别国家的劳务人员来体检时,该局国际旅行健康咨询人员都要建议其办理或仔细检查其“黄皮书”是否过期,是否需要复种。
推荐性预防接种体现国际旅行健康咨询优越性。美国等国家对申请入学者有严格的免疫要求,在美国各州,对白喉、麻疹、小儿麻痹症、风疹进行免疫是入学条件之一,不同的州还可能有不同的免疫要求。盐城地区的留学人员虽然不多,但该局一直高度重视赴美留学人员的预防接种工作,留学生申请的学校还有专门的英文接种记录表格,盐城局都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此外,某些国家和地区有某种或某几种传染病流行,该局按地理位置提出推荐性预防接种。主要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流脑、伤寒、乙型脑炎、狂犬病等。该局还根据WHO疾病暴发信息公布的最新传染病国际疫情以及前往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建议赴外人员接种。
规范接种技术,确保涉外免疫效果
规范接种部位和途径。如皮上划痕用疫苗的含菌浓度比注射用疫苗要大几十甚至上百倍,误用注射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对接种部位和途径予以规范。
规范免疫剂量。在相同接种途径下接种剂量与产生免疫力成正比,随意减少剂量或接种剂量不准会影响产生免疫力,特别是那些接种剂量较小的疫苗,如麻疹疫苗皮下注射0.2毫升。
规范免疫次数与衔接。活疫苗类如黄热疫苗、布氏菌活疫苗、卡介苗等一次接种即能产生充分免疫力,而灭活疫苗类如乙型肝炎疫苗、伤寒三联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等需注射3针。第1针只是初次反应,第2次注射能产生较第1次高10~50倍的抗体水平,只有完成全程注射才能产生充分的免疫力。
规范免疫间隔。一般灭活疫苗类第1针注射后7~10天开始产生免疫力,2~3周后逐渐下降,故一般间隔可为两周。若含吸附剂疫苗因吸收较慢,至少应间隔4至6周为宜。疫苗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针次间隔为最短时间,一般可以适当延长。
提高签证质量,建立赴外人员免疫接种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涉外免疫宣传。在盐城局保健中心大厅宣传栏,提醒广大出境人员无论到国外短暂旅游或是长期劳务留学,都应结合国外法规要求、自身需求和健康状况向保健中心医师咨询,并提前做好接种;有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要提前将有关情况详细告诉医师,以防发生副作用;接种多种疫苗的,需科学安排日程。
加强演练。盐城局保健中心多次组织预防接种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模拟演练,以对赴外人员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预案、细化演练全过程,使应急预案更贴近实战。现在接种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接种人员能迅速到位;各种急救药品、设备齐全,在技术上经得起推敲,在法律上依据充分,更经得起实战和法律的检验。
规范接种证签发。对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人员而言,由于大部分疫苗不是由保健中心接种的,盐城局医师根据申请人计划免疫证明上的接种项目、地方CDC接种记录转填,并认真审核原始接种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免疫方式、程序、剂量等填写清楚,盖章栏目一个都不漏,确保签证工作质量。对有过敏史等确实不适合接种而目的国家又提出明确要求的,根据实际情况签发预防接种禁忌证明,解决赴外人员的后顾之忧。
预防接种工作是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盐城局保健中心使用的疫苗都有有效措施,确保疫苗冷藏、运输、储存等冷链过程科学规范。随着《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实施,相信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艾滋病疫苗、埃博拉疫苗、西尼罗热疫苗等会相继被研制出来,保健中心将逐步过渡到对国际旅行者以接种疫苗为主、检体诊断为辅的卫生保健工作新时代。做好赴外免疫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