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四排放标准实施与否
背景:2005年汽油车消耗汽油4605吨,占炼油工业产量八成。
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7%。随之产生的就是汽车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上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实施也就更为棘手、引人关注。
关于汽车排放标准的施行一直是话题,国三标准(相当于欧三)的颁布实施、油品质量的不同步到位到现在还广为争议。甚至更引发国家标准是否阻碍自主品牌发展,甜头予与外企的疑虑。
关于排放标准似一直有互相推诿之嫌,厂家方面表示自己技术已经达到标准只待国家实施,而国家施行时又因业界未做好充分准备,油品问题不配套步履维艰。
张国宝对此观点:
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表明,我国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和40%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于机动车的排放,颗粒物污染中20%—30%也来自于机动车的排放。尽管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正以煤烟型为主,从变化的趋势来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汽车的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的分担率将大幅度上升,城市污染将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性污染转变,特别在大中城市表现非常明显。
提起大都市,为了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纷纷提出要提前实现欧四标准,为此环保部门、城市管理者和制造业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前一段时间北京市向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求提前实施欧四标准,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业界有一种担心,认为我们无论从油品来讲,还是汽车制造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提前实施欧四标准的话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业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曾经在会上明确表明我的态度,我觉得一些大城市的管理者从减轻污染的排放角度出发,提前实施欧四标准,业界应该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使我们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有一次内参有一篇文章,说业界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政府一声令下我们完全可以达到欧四标准。反过来说,欧四标准没有实施主要在国家,我把这个文件提给工业局,说你们好好做一个归纳,到底是政府不批还是我们业界没有做好准备。
我认为汽柴油的质量方面,包括汽车业的制造水平方面,是否达到欧四标准还有相当的路要走,但是这绝不应该成为延缓实现欧四标准的理由,相反业界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来适应这种更高的环境要求,这是我的一个态度。我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不应该成为影响更高的排放标准在国内实行。相反业界应该适应这种变化。
搜狐汽车读解:日前北京向国家发改委提出提前实施欧四标准,张国宝的讲话明确了方向,油品质量,汽车业的制造水平都不是延缓实现欧四标准的理由,业界应适应这种变化。
政府态度的明确,对汽车企业未来战略的制定无疑是一种利好。
“碰撞门”是鞭策 今年汽车出口将达50万辆
中国汽车出口遭遇“碰撞门”
背景:今年6月以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华晨尊驰和奇瑞旗云都在走出国门的道路上遭到了挫折,分别在欧洲和俄罗斯的NCAP的碰撞实验中获得了一星和三年来成绩最差的评价。
一时国内舆论对“碰撞门”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这是国外的“技术壁垒”,另一派则认为国产车未到出口之时,质量堪忧。
张国宝对此观点:
最近我们的汽车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我看到一些报道,主要是说中国的汽车在国外的碰撞实验问题,说中国汽车安全系数不够,抬高或者贬低中国产品的文章在西方很多。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首先我认为这些批评对于我们进一步改进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是一种鞭策,这种鞭策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但是这些文章的背后也确实隐藏着一种情绪,中国汽车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对于国际供应的汽车市场格局产生竞争和压力,不管有的文章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最后这种情绪是可以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不仅仅是中国,包括日本的车、韩国的车,韩国已经经过同样的过程。我们对于这种批评应该把它看作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另外一方面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到这个程度,有一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也是大势所趋,国际社会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应该一方面主张全球化鼓励自由贸易的背景下刻意打压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对于我们业界来讲,尤其今天开的是汽车业界的会,对于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应该予以更多的高度关注。最近国际上关于中国产品质量的议论比较多,批评意见也比较多,这个我们有关部门已经就此做出了回应。但是就汽车业界来讲,我们进入到国际市场仅仅是开始,所以如何把我们的质量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这是摆在我们汽车业界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我认为这两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加速,去年出口达到32.5万辆,今年预计汽车产品出口可能要达到50万辆,这个数字和我前面讲到的欧洲和日本的主要汽车生产商来比还是一个不大的数字,但是对于国际市场的关注来讲却引起了汽车业界的高度关注。而我们出口以后的售后服务以及我们的物流,我们各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包括我们的物流,我们中国出口自己大型的混装船具以及运输物流的渠道我认为现在还不是畅通的。我们出口到东欧的国家,售后服务的网点如何建立,如何更好为国外的消费者服务也是我们出口厂商、汽车厂商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搜狐汽车读解: 面对争议,张国宝肯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进入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国际应清醒认识。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中国汽车业出口在售后和物流方面的问题则应是中国汽车业的关注点。以落定“碰撞”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