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他们的实践表明,要把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必须既要抓紧当前的专项整治工作,又要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
重在治本,是质量工作的落脚点。它是由治本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质量工作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质量工作既要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又要注重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治本作用。要从健全制度上着手,把专项整治与加强全过程监管结合起来,把执法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专项整治与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结合起来,使每项工作措施都能迅速见出成效,并能够发挥长久的作用。
重在治本,就必须抓好制度建设,夯实长效机制的坚实基础。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关键是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针对当前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上面。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体系,强化重点产品监管;严把进出口关,完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制度体系;加强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加强标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立;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加强质量法制和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和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健全和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在制度建设中,应突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找准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林林总总的制度规定环环紧扣、相互配合,形成实用化、程序化的制度体系。有了完善的制度体系,还必须加强制度的落实,使制度体系成为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从而真正发挥制度治本的作用。
重在治本,就必须抓住载体创新,增强长效机制的生机与活力。一定的活动方式是开展质量工作的重要载体。创新载体,是加强质量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长效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只有创新载体,才能提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加强合作,充分利用检验检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检测结果互认、检测信息互通;加快质监部门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和检验检疫部门电子执法工程推广工作,建立大网络、全覆盖、无缝隙的产品监管格局;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切实防范和妥善处置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加强舆论宣传,树立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形成积极的舆论声势,建立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这些措施和手段,都是加强质量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在充分运用和扩大现有载体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一切符合质量工作规律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设计和运用科学化、多样化、实效强的新载体,切实增强质量工作长效机制运行的生机活力。
我们坚信,只要在开展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不断加强质量基础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做好质量工作的长效机制,我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一定会得到不断改善,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