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序质量评价不是我们的发明,但我们创新了它。
● 管理的手段、方式变了,精髓没变。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仍然是它的思想精髓。
● 双向考核是完善工序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最好的办法。考核不到位,办法就很难实施下去。
“挥汗如雨的两个月。”柳钢集团质量管理部部长韦覃毅说,在这两个月内,他们质量管理部的员工首当其冲,使用他们的看家法宝——工序质量评价体系,为热轧船板的试制、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7、8月份,南方的骄阳把地面的温度炙烤到了38摄氏度以上,伴随着炎热的夏季,正是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柳钢集团)试制完成的热轧船用钢板进入大批量的生产阶段。目前,热轧船板已4次通过中国CCS船级社认可检验,总量达到2.7万多吨,检验超过800批次。
导入13个单位
“工序质量评价不是我们的发明,但至少我们创新了它。”韦覃毅说,2004年,按照ISO9001∶2000标准要求,他们提出了质量工作的新思路:根据产品实现的上、下工序或服务关系,将上工序或服务单位作为受评价对象,由下工序或被服务单位对上工序一些质量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实施质量改进。
“其实,精髓没变,但管理的手段、方式却变了。”韦覃毅说,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仍然是它的思想精髓。
从2004年至今,柳钢集团在13个单位开展了工序质量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工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指标都是未列入公司经济责任制质量考核指标,但对下工序质量又造成较大影响的内容。”韦覃毅介绍,参加评价的单位,一般也是由同受评价单位联系紧密的多个单位组成。
如对物资部的评价,参与的单位就有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转炉厂4家,主要是和物资部联系紧密的单位,评价的内容包括矿石、煤、铁合金、熔剂、氧化铁皮的质量、有害元素含量、夹杂含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9项。
对质量部的工作水平评头论足,参加评价的单位则是最多的。韦覃毅说:“有11家之多,主要是耐材厂、中轧厂、薄板厂、中板厂、棒线厂等这些生产一线的企业,评价的内容则以检验的准确性、质量信息反馈及时性、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为主。”
对每一项内容的评价,也会有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来衡量其质量水平。比如在对转炉厂、中轧厂、金材公司的评价中,都有“按炉送钢制度执行情况”这项评价内容,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柳钢质量管理部又制定了“装车平稳性”、“送钢卡内容与钢坯是否一致”、“送钢卡是否按时到达”、“是否‘插花’装车”等多个指标,作为评价这项内容的具体指标,大大方便了评价单位实施评价工作。
2005年,柳钢就见到了效果,受评的13个单位得分及满意度基本稳定在90分以上或90%左右;同年,这个经验在冶金行业推广,这也坚定了柳钢走工序质量评价的信心。
打“√”与打分结合
每月20日,是柳钢集团质量管理部员工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按照规定,他们要向各评价单位发放《工序质量评价表》,各评价单位技术科(或综合科)要组织本单位的生产、技术、设备等相关部门对自己的关联部门进行评价。
“雷打不动,每月一次。”韦覃毅说。工序质量评价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评价的结果除了由评价主持人签字外,还要交本单位主管质量的领导审核签字盖章,月底将《工序质量评价表》交回柳钢集团质量管理部汇总,质量管理部在下月初将评价内容及考核情况反馈给受评价单位,如果发现问题,质量部还要责令受评价单位制定改进计划,并监督他们改进。
就像小学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采取打“√”、打分两种方式。
“这主要是针对工序质量评价方法的两种不同方式,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而设定的。”韦覃毅介绍,对定性评价,他们只需在评价指标选项后的空格打“√”就可以了,而对定量评价,他们则实行打分制。
定性评价表示对评价内容的满意程度。定性评价一般用“是、不是、一般;好、不好、有时不好(及时、不及时、有时不及时)”等形式表述。定性评价不作为考核的依据,主要是了解受评价工序在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方面的满意度及被抱怨的情况。
定量评价的每一项评价指标基本分为10分,评价单位根据评分标准可逐项打分。评价得分与扣分原因一一反映在评价表上,方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对评价的真实程度进行检查与考核。如果一个受评价工序有两个以上的评价单位时,各个评价单位的评价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即为受评价单位的得分。
韦覃毅说:“通过对定性评价的分析,结合定量评价得分情况,我们设定评价得分≥8分为满意,得分≤5分为抱怨,统计出受评工序得到满意及抱怨的项数,然后以满意项数除以总评价项数,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到该工序的质量评价情况了。”
一团和气找差距
原材料一直涨价,而钢铁产品一直降价,这就是钢铁行业激烈竞争的现实。
“与其让等市场淘汰自己,不如自己给自己挑毛病,这样改进的效果也明显,拿出去的产品也容易赢得市场。”柳钢人基于这样的共识,“关起门”来,把自己的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
“而且差距一看就很明显,表格摆在那里。”韦覃毅喜形于色地评价当时的效果。
2007年年初,诸如转炉厂对“钢坯取样部位和表面清理部位不平整”的评价;烧结厂对“球团矿的抗压强度低,粒度不均匀”的评价;质量部对“质量信息反馈不及时”的评价等,各单位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时间回溯到2005年。当时,转炉厂、计控所及烧结厂是受评13个工序中收到抱怨情况最多的单位。
转炉厂受评价的指标总计为441项,其中收到抱怨11项,主要是轧材厂对“连铸坯的长度”指标的评价不满意。而且各轧材厂对“按炉送钢制度”的实施意见较多,经调查,主要是送钢人员送单不及时或送单送错地方造成。
相比较转炉厂,对中轧厂的抱怨最为强烈,在“连铸坯的长度”该项评价内容中,多次出现“零分”的情况。烧结厂收到的7项抱怨,大都是炼铁厂提出来的,“我们对他们球团矿的抗压强度及粒度质量不满意。”炼铁厂的人说。
即使是计控所这样的单位,在他们的326项受评价项数中,也收到了9项抱怨内容:像磅码单数据不准——理论重量与实磅重量差距较大;磅码单开具的质量较差——各种印章遮盖了数据,较难辨识,影响统计的速度等。
最主要的收获是,每项抱怨内容还备注了改进意见,如“避免出现皮带空转,要加强对三焦皮带秤的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公平”;“加快对新采购备品备件的检定,尽量满足生产急用的需要”等。针对这些问题,计控所都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当时计控所的态度很让人感动:“你不能说这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人家提出来了,我们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这就像一家人一团和气找差距,那就抓紧改吧。”
“秋后算账”双向考核
“说起工序质量评价的好处,那就多了。”韦覃毅说,如它掀起的全员质量管理热潮,将评价工作广泛深入到车间、班组,避免了“评价人员少,甚至是一个人评价进而导致评价的代表性不强”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再如每季度召开的工序质量评价总结会,每月的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报,使工序质量评价活动形成了日常的、全面地分析与信息反馈制度。
最主要的是,它对评价指标采取动态管理,及时根据生产现状对评价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及时根据评价反映出的问题,实施改进。如针对“按炉送钢制度”存在的问题,他们加强对按炉送钢制度管理,实行了“将按炉送钢卡放在火车皮上与钢坯一起送钢”的办法,解决了钢坯与按炉送钢卡不能同时到达的问题,下工序对这一办法的实施效果感到很满意。
但考核不到位,这些办法就很难实施下去。韦覃毅介绍,双向考核是完善工序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最好的办法。当受评价单位有多个评价单位时,既要考虑受评价单位的总得分是否达标,也要考虑各个评价单位的得分。
比如,当某个评价单位评价分小于80分时,将作为不合格受评价单位,这时就要核实受评价单位的评分情况;按照考核办法,对每项评价指标得分率小于50%的单位,将列入不合格单位的考核范围;这时,也要参考它的上、下工序评价结果;对一些长期得不到改进的单位,在考核时,要权衡它的上、下工序考核的分数。
韦覃毅说:“最后,最关键的是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按照定量评价得分情况,我们将分两档工资形式,核发给受评价单位工资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