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家电标准总遭质疑 缺乏权威性难以服众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经历了产品战、品牌战、价格战、概念战、技术战等无数“战争”的洗礼之后,如今我国的家电业正在开展一场激烈的标准争夺战。本来,标准是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最好动力,家电市场竞争向标准竞争靠拢,对促进市场规范,提升我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我国家电市场的标准竞争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难以达到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起到造成市场混乱、误导消费的作用。

  标准频出指责声不断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刚刚出台的微波炉蒸标准等多个家电标准,家电业内爆发出一片斥责声。

  某微波炉企业联合某标准化协会推出《家用微波炉蒸功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协会标准,打出“制定行业蒸标准”的广告,并做成宣传单页在全国各大卖场散发,让消费者误以为其是微波炉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从而使得其产品销量大增。对此,其他微波炉生产企业同声指责:该公司偷换概念,误导消费者。

  家电标准缘何总遭质疑

  而以某协会名义发布的鲜风空调标准,一出台就遭到其他空调企业的纷纷指责。“什么叫鲜风?我们只知道空气质量有国家标准。”一空调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老总对记者表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更多的空调业厂家则指出,标准需要科学严谨,用形容词当标准,业内和消费者都会摸不着头脑。

  其实像这种“没有标准盼标准,有了标准骂标准”的现象从去年以来就没有间断过,一大批家电标准自出台以来,除了参与制定的个别企业在卖力吆喝外,其他企业均嗤之以鼻,更别说执行了。如空调安装标准、平板电视安装标准、保鲜冰箱标准、空调节能清洗标准等等标准,都未能逃脱被指责的命运。

  缺乏权威性难以服众

  曾几何时,国家相关标准滞后成了家电业的软肋,只要市场上一出现不良现象,国家标准缺乏便成为众矢之的。可如今各项标准相继出台,家电企业又为什么纷纷指责呢?

  关键是这些标准缺乏权威性,难以服众,著名的家电市场研究专家罗清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去年至今,家电业内出台了很多标准,但是这些标准都是协会标准,而这些所谓的协会标准从其制定和出台的过程看,其实就是企业标准,根本不是什么国家标准,只不过因为某协会的原因,才得以冠上中国的字样,这样的标准当然不可能得到大多数企业的支持了。”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出台的家电标准数量要比过去20多年来制定的所有标准数量还要多很多,但是同以往的国家标准不同的是,这些新推出的标准都是协会标准,这些协会标准都是由一个协会出面推出的某种家电产品某一方面的制造标准。如某协会成立一年多以来,就相继推出过成套家电标准、中国鲜风空调标准、保鲜冰箱标准、洗衣机烘干检测标准、洗干一体机标准、“双动力”洗衣机标准、平板电视安装标准等。这些协会标准,其蓝本多来自于某一个家电制造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

  对此,发布协会标准的协会方面多表示,企业是标准化活动的主体,将领先行业的企业标准提升转化为协会标准也是各国标准化机构通行的做法。而家电制造企业则认为,自家的企业标准能升级成协会标准,是对自家企业实力的莫大肯定。特别是协会标准有发展成国家认可的行业标准的可能性,更令家电企业对此趋之若鹜。

  但是罗清启认为,从目前协会标准的产生方式来看,协会标准就是企业标准,没有权威性,且大多都成了企业获取利润的手段。

  家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个别家电企业做出一个标准后请有关组织出面发布,试图上升为行业标准,结果遭到同行其他企业反对。“所谓的行业标准并不具备广泛的认同性与行业号召力,结果这样的标准形同虚设。”“协会标准太多太滥,没有威信力。”很多家电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标准太多太乱消费者无所适从

  不可否认,各种标准的完善,不管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不管是协会标准还是企业标准,从总体上讲,对我国家电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一些标准的重复和缺乏权威性,加上个别协会和企业片面注重自己的利益,导致标准泛滥,使消费者在标准越来越多的今天却经常陷于更加无所适从的境地。

  在采访中很多消费者向记者诉苦说,标准太多太乱了,购买的时候反而无所适从。北京消费者胡女士表示,前不久她在某家电卖场选购平板电视时,本来是想按照国家高清标准选购的,可是在销售人员的高清、双倍高清“指点”下越来越糊涂,最终没有买成,因为毕竟平板电视是一件价格昂贵的电器,怕上当;北京宣武区的刘先生前不久购买的冷暖空调制热功能出了故障,却未能如愿按照空调售后服务标准享受服务,商家给出的解释是此标准并非国标,不是所有商家都必须履行,为此刘先生非常郁闷。

  为了切身体验某些协会标准给消费者带来的迷茫,记者特意来到北京大中电器中塔店。在冰箱专卖区,记者发现某品牌的促销人员正在卖力宣传保鲜冰箱,声称该企业是国家保鲜冰箱标准的制定者,产品技术领先,都能达到保鲜标准,并一再提醒记者不要购买其他没有通过保鲜认证的冰箱。随后记者又到另外一个品牌的柜台,表示要购买一台冰箱,但质疑该冰箱不是保鲜冰箱,并表示现在已经有相关的保鲜冰箱标准了。该品牌的销售人员马上对记者说,保鲜冰箱标准只是某厂家制定的,根本代表不了什么,他们的产品质量根本没法和自己的比,并接着向记者介绍了其产品压缩机性能、各种性能指标等等,说得记者都有些心动了。但是再想想先前那个竭力推荐保鲜冰箱标准的促销人员的话,也觉得很有说服力,于是真的犹豫了。连自以为对家电行业非常了解的记者都感到迷惘了,何况相关知识缺乏的普通消费者呢。

  目前,在标准争夺方面,我国家电企业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为这个落后,我国的家电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作为家电制造大国,要想成为家电强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大的发言权,必须参与到标准争夺的队伍中来。我们应该看到,现在全行业已经重视标准的制定,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但在完善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避免一些带有功利色彩的标准出现,更不应容许没有得到全行业多数企业认同的标准大量泛滥,而是要让标准更科学、更权威。

  ●相关链接

  标准是这样分类的

  不少消费者来信来函询问标准的分类及层次问题,有关专家解释说,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组织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2.区域标准:是由某一区域标准组织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3.国家强制性标准:由国家标准团体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是一个行业的基础标准,一个企业要进入某行业,必须得通过基础标准,即国家强制性标准,它们是入门通行证,比如“3C认证标准”。基础性标准具有较强稳定性,修订起来相对滞后。

  4.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标准,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都有规定的代号,推荐性行业标准的代号是在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后面加“/T”。

  5.地方标准:由一个国家的地方部门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6.企业标准:在有些国家又称公司标准,是由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发布的标准,也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一般来说,企业标准应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


作者:王峰 来源:赛迪网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