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绒集团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还致力于羊绒技术标准制定。图为该中心研发的彩虹纱。
“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正开。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多期待……”
当一首首嘹亮悠长的蒙古民歌响彻夜晚,当一碗碗流溢醇香的奶茶让远方的客人心生眷恋,当一条条洁白的哈达送上最诚挚的祝愿……内蒙古自治区,这个共和国历史上成立最早的自治区,在火热的八月里迎来了六十华诞。
踏上这片神奇的热土,令人感慨的,不仅仅是草原面貌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的惊人跃升,更有人们执着高涨的创新热情。
探访呼包鄂三市,记者发现,在今天的草原大地上,“做标准”正成为大小企业争先追赶的一种“科技时尚”……
破解难题的“科技抓手”
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曾说过:“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在今天的内蒙古,一大批新兴产业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各色创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正成长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与发展相伴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人们:
如何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如何引导优势企业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怎样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和发展后劲?
2006年3月,在自治区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内蒙古科技厅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新抓手”———标准战略。
科技厅厅长徐凤君告诉记者:“过去,自治区的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产品标准水平低、企业标准化意识差、品牌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我们的科技计划也没有提及标准;‘十五’后期,尤其是近3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标准在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要积极引导企业做标准,实现从技术专利化,到专利标准化,再到标准全球化的跨越!”
如今,技术标准已被纳入内蒙古科技强区的三大重要战略中,“在2007年申请下来的1.1亿创新资金中,我们打算拿出500万到1000万来支持标准战略!”徐凤君坦言。
伴随着“标准战役”冲锋号角的吹响,草原大地上正涌现出一位位冲刺向前的“企业勇士”。
带头突围的稀土老大哥
“赔钱也要做!”
在成立于1963年的“老字号”研究院———包头稀土研究院里,许多员工都对老院长张安文这句话记忆犹新。
包头稀土研究院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稀土研发单位,原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上世纪80年代初,这样一所老牌部属院所,就在当时国际上无任何标准可参考的情况下,拿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气,开始参与国家及行业第一批稀土标准的制定。
副院长许涛告诉记者,由于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检测手段,稀土研究院经常接到国家分配的制定标准任务,但每个标准的经费仅有2000元,承担的部门往往叫苦不迭:“连召开一次会议的会务费都不够!”有一次,11个标准的任务只给了1万6千元的经费。
面对这种情况,老院长的执着安定了军心。
近30年来,包头稀土研究院先后负责制订及修订了涉及稀土产品、稀土分析方法的标准65项,参与起草了90多项相关标准,院里还专门成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如今,这个稀土科研行业的“老大”不仅依旧积极承担国家分配的“规定动作”,还放下“架子”,主动加入了与其他企业争夺标准制订权的“战争”。
同时,针对稀土标准比较分散,产品标准制定跟不上市场变化、分析方法标准不能随产品及时出台等现状,稀土研究院还确立了新的努力方向:整合现有稀土标准,建立产品工艺技术标准,制定稀土“三废”排放标准,加强稀土标样制作,积极推广标准,提高稀土工业的标准化程度。
在稀土研究院的“标准工作日程表”上,记者注意到,这位“标准先锋”正谋划着这样的未来构想:与包头市技术监督局共建国家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筹建包头市稀土高新技术标准化服务中心……
打响国际战役的羊绒巨头
“标准就是市场通行证,没有标准入门难。”对此,鄂尔多斯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梅荣可是有着切身的体会。
谈起集团为何执着于做标准,张梅荣跟大家讲起了故事:有一年,她到上海新世纪商场出差,恰逢集团新开发了一种抗静电纤维产品。没想到刚到了上海,分公司的人就找她诉苦,“这产品没法卖了!”
原来,由于国家的纤维标准条例中根本没有这种“抗静电纤维”,因此无论是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还是商场都不让这种产品进入市场,要想上市,就只能把产品成分标注为锦纶。这让张梅荣很是郁闷:因为这种“抗静电纤维”的价格是锦纶的6倍,如果标注为锦纶,产品的功能和科技含量都无法体现。但由于当时还没有相关标准,张梅荣只好拿着产品的专利证书以及合作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后的证明到处去理论。
这样的“闭门羹”,让鄂绒人坚定了一个决心:只要一项新技术有可能转化为大生产,就马上着手做标准。
据张梅荣介绍,2002年,集团与科技部、内蒙古科技厅共同组建了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成立了专门的标准研究室。如今,集团已参与制定国际IWTO标准1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34项。2004年3月,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成立“中国山羊绒及山羊绒制品标准化推进委员会”,委员会秘书处就设在鄂绒集团工程中心,目前也已出台了防水防油防污染和抗静电两个协会标准。此外,鄂尔多斯集团在研发经费方面一直保持不低于销售收入3.5%的投入比例,并逐年递增,尤其是近3年来,每年的研发经费都在5%以上,在标准方面的投入就达300万左右。
有了如此的胆识与投入,鄂绒集团又迈开了进军国际标准行列的步伐。
中国是世界羊绒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却一直以来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国际标准,常常在国际贸易领域陷于被动。张梅荣说,2000年以前,在国际市场上,本是用来检测牛仔布料、棉布的乱翻式起毛起球仪,一些权威检测机构却非要拿它检测中国的羊绒制品。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都是不合格,这给国外的进口商们提供了足够的压价理由,但对于出口量占到产品总量60%的鄂绒集团而言,则是沉重的打击。
2001年,为了证明这种仪器不适用于羊绒制品起球试验,鄂绒集团专门花10万元从英国购进了一台乱翻式起毛起球仪,并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在会上,鄂绒集团以大量的数据、论文和证明材料,说服众多权威检测机构不再使用乱翻式起毛起球仪,并认可了我国的检测技术,打了一场“标准战役”的漂亮仗。
如今,这个研讨会已召开了3届,由鄂绒集团工程中心参与制定的《羊绒针织物起球试验方法》也已进入循环试验阶段,即将出台,这意味着我国纺织行业第一次拥有了标准制定权。
数不完的“标准英雄”
草原大地上有唱不完的歌,“标准大军”中也有数不完的英雄。放眼望去,我们还发现了更多孜孜不倦的标准追求和实践者:
全国十大电解铝企业之一、位居行业第6位的包铝集团,不但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制定及引用技术标准共计1000余项,还积极参与承担了10余项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伊利集团联手自治区科技厅成立中国首个专业省级乳业研究机构———“内蒙古乳业研究院”,并先后制订16个自治区级标准、3个国家标准;
蒙药集团摸索试验近100种蒙药定量分析方法,制订试行国家标准28个,地方药材标准3个;
电影《苦菜花》里描述的胶东兵工厂,也就是如今的呼和浩特众环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卡盘制造厂。不但是中国机械工业的第一个新产品———机床卡盘诞生于此,国家所有的卡盘标准也都由它制定;
……
一个个企业如奔腾骏马意气风发,一个个标准如拂面春风为草原播下希望。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到2008年,自治区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相关联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0%;到2010年,相关联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85%;到2015年,参与制订国际标准3个以上,国家、行业标准50个以上!”
当清风掠过广袤的草原,当阳光照亮辽阔的蓝天,当创新的旗帜在高原上漫卷。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样的未来离今天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