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1日BIRTV2007主题报告会上,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一方面强调将全面推动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实施,另一方面也表示将会加快广电CMMB标准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展。
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由发改委牵头制定,在清华方案和交大方案的基础上融合产生。而广播科学研究院的TiMi标准在竞争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标失败以后,2006年10月,泰美世纪在该标准的基础上推出的StiMi方案被广电总局采纳作为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性标准(CMMB)。广电总局一直在致力于推动CMMB标准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
广电总局称坚决贯彻国标
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包括了卫星,有线和地面无线三种。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主要针对的就是地面无线方式的传输。其应用领域主要为固定接收,移动接收和便携接收,由于固定接收的目标群体主要为有线数字电视无法覆盖到的农村等地区,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移动接收和便携接收就成为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产业化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而这恰恰也是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主力发展的市场。
张海涛在报告会上表态说:“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属于强制性标准,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避免出现反复,造成浪费。”
他同时指出,“在推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中,第一位的是确保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开发新业务,满足新需求。”
“目前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测试和试验工作还在进行,配套标准还在制订,符合国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还在产业化过程中,国标的全面实施要推迟一段时间。一旦国标设备测试完成和配套标准制定完成后,总局将统一部署,全面推动国标的实施。”张海涛透露。
广电总局划定CMMB与国标应用范围
张海涛在讲话中,对各种传输方式的应用领域进行了划分。他表示,无线覆盖是广播电视为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有线电视是城镇居民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手段,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播出机构、传输机构提供节目源的主要手段,卫星直播是为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移动多媒体广播是为各种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
分析人士认为,这也传达了广电对各种标准“势力范围”的态度。地面数字电视国标以公益性为主,CMMB将主要用在为各种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
张海涛再次表达了对CMMB的产业化发展的信心,他表示,正积极组织国内15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了整个系统端到端的产品,目前正在奥运城市等地方进行技术试验。
张海涛说:“移动多媒体广播可以满足流动人群的需求,实现全国漫游,将填补广播电视服务的空白,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媒体产业。”
面对各种利益之争的压力,张海涛也表示:“要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系统内外、系统上下的合作,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运营,努力做到中央与地方、系统内与系统外共同发展、共享利益,为广电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