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定,3月1日,是市场上销售的冰箱、空调这两类电器产品贴上“中国能效标识”标签的起始日。当天,性急的记者在市场上发现,大多数商场出售的冰箱、空调都未贴上标签。时隔半月以后,情况如何?记者经了解发现,厂家、商家重视程度不一,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也不高。能效标识的普及还需要大力推动。
厂家商家各行其道
记者在几家大的家电卖场逛了逛,发现贴能效标识的品牌比前几天多了些,但仍不够规范。有的产品只贴了“节能高效”一类的产品宣传语标志,但不是国家规定的正规标识。
当记者问到为何还有产品没有贴节能标识时,销售人员回答说,是厂家没有做出来,商家不知道产品的能效比,不能随便贴。
然而,记者向几个销售人员咨询与能效标识有关问题时,多数人解释不清能效标识问题,有的甚至态度冷淡。当记者问能效比数字是由谁提供时,一位店员竟说:“自己算呗!用冷冻力除以耗电量不就得了。”还有的店员把绿色环保标识说成能效标识。
由此看来,不管是制造企业没有及时做出贴签,还是商家不了解贴签,反映出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够重视。因为,在此前的近一年中,中国家电协会及媒体都为能效标识问题做过大力宣传。当然,还有一个理由可以成为托词,那就是9月1日才是最后期限,这半年之中都不违法。
进一步分析原因,有些厂家对节能产品仍持观望态度。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李爱仙透露,国内市场上共有百余个品牌的冰箱、空调产品,但目前仅有20多家提出了申请备案,其中只有5个品牌核验通过。
据介绍,去年8月份《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发布后,就有100多家企业索取了相关资料,还有许多企业接受了完善的培训。李爱仙据此认为,虽然能效标识制度给企业预留的时间比较短,但市场上对能效标识“反应迟钝”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企业对能效标识的前景表示怀疑,不愿平添生产成本,因此对能效标识的推进还持观望态度。
李爱仙认为,眼下能效标识制度的进展存在两大障碍。一是由于该制度的标准要求较高,而且过渡时间较短,企业的接受和应用尚需时日;二是消费者对能效标识的认识不足,而消费者需求才能拉动中国能效标识在市场上的普及。
消费群体尚未觉悟
由于规定才出来不久,实际中产品的标识贴注也未完全到位,目前,虽然很多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考虑节能耗电的问题,但大多消费者对能效标识还不是特别清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消费者知道有标识的规定,但具体的级别问题并不清楚,还有的消费者对新规定表示不知道。一位正在选购冰箱的男士,听到记者提及能效级别时,恍然大悟,表示有兴趣了解相关知识,并将能效级别作为购买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有关专家认为,家电产品实施节能标识,是有关部门为缓解当前电力等能源紧缺而采取的一种有力举措,但要真正做到全社会节能,不仅家电生产、销售企业要重视节能产品的推广,规定能效标识的使用,而且广大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也有待提高。
实施监管刻不容缓
能效标识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来解决,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推进。
业内专家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通过相关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抽查、监督,也就是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节能管理部门、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所辖区域内能源效率标识的使用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是通过行业自律、企业间的互相监督,如果某企业A有证据证明某企业B的某款产品的能效标识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向地方节能管理部门、地方质检部门举报,经核实后,国家相关部门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比如,限期整改、通报、罚款(1万元以下)、收回已售出产品重新贴标识等。
从处罚的角度看,企业违规违法使用能效标识的成本很高,首先使企业在诚信上受影响,实际上得不偿失,因此,企业应如实标明其产品的能效等级。
据了解,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生态破坏都相当严重。62%的城市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到1100多亿元。
中国是全世界家电产品的消费大国,预计主要家电社会保有量在9亿台以上,主要家电社会保有量平均增长率在10%~46%之间。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预测,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后,将淘汰占市场份额近15%的高能耗电冰箱,10年间可以累计节电260亿千瓦·时,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空调方面,在未来10年,可节电288亿千瓦·时,约合129亿元,减排二氧化碳1880万吨。
能效标识的实施可以促进家电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升家电产品的档次,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样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事,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