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与大的变迁
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域面积只有103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辖区仅有四街三镇,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中的小区。第二产业占78%,工业企业有1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33家。
2002年,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把该区列为重庆市质量兴区工作的惟一试点区。几年来,全区上下举全力抓质量兴区工作,打造培育名牌产品,取得显著效果。该区现已涌现出3个中国名牌产品,居全市第二位;24个重庆名牌,居全市第三位;此外,还有2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全国优秀QC小组奖、2个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该区中国名牌和省级名牌总量,在西部区、市、县是不多的,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相比也算好的。2006年,该区荣获全国质量兴区先进区。
该区在冶金、汽车摩托车、食品医药三大骨干产业及几十家品牌企业的支撑下,近几年来,工业经济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几年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名牌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7%,连续5年被评为全市工业十强区县。
品牌企业成长态势迅猛,其中:重庆秋田齿轮有限公司产量全球第一,国际复合材料规模为全国行业最大,长鹏汽车内饰件规模位居全国行业前三位,原田助力自行车位居全国行业前茅,红九九食品为全国调味品行业巨头,今普食品为西部最大食品加工厂,朝阳气体生产规模为西部行业最大,升立塔机为西部行业龙头,智博冶金粉末公司生产的产品占全国市场70%左右的份额,镪镔轧材占重庆市场的60%,大渡口这个行政小区已初步形成品牌大区的轮廓。
品牌意识的转换
去年底,重庆市政府公布了名牌产品名单,重庆秋田齿轮公司的老总感到很是郁闷:与他接触的许多官员和朋友问他,你秋田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摩托车齿轮、汽车齿轮生产厂,怎么连重庆名牌都不是?
在大渡口区,许多企业从不重视品牌到主动争创名牌,像秋田这样的行业巨头感到“郁闷”在过去不是少数。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的品牌培育,现在众多企业积极地培育名牌、争创名牌。据调查,大渡口区的质量兴区和品牌战略工作,已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和经验——企业主动创、部门合力推、政府全力扶。企业向政府要经费,党政机关采购办公用品,企业暨老总评优评先,政府对乡镇、街道考核,都必须要经过质量监管这一关;区委、区政府的经济工作综合报告,均把品牌带动战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加以强调,质量、品牌意识在该区特别强烈、浓厚,覆盖在各个层面。
应该说,正是大渡口区扎实推进质量兴区工作,向辖区企业灌输品牌意识的重要性,才有了今天的品牌氛围。其实,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烘托下,这个行政小区才显示出它成长为品牌大区态势和价值,先后吸引了全国线缆巨头河北宝丰线缆、全球商业龙头沃尔玛等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大渡口。
干出来的领先
大渡口区为何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把一个小区打造成为品牌大区呢?
这首先得益于大渡口区区委、区政府对质量工作高度重视,把质量兴区、品牌培育作为一项战略来抓,区委主要领导经常对质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区领导专门对培育品牌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对获得名牌称号的企业设置了高额的奖励政策,在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投入。
负责全区质量工作的质量技监局领导班子集体走访辖区内的优势骨干企业和重点工程,现场办公。对重点企业落实联系领导,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并聘请、组织质量专家到企业进行质量会诊,及时解决企业在质量管理、工艺流程、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每年定期召开全区食品、摩配、家具、管扣件、医疗、特种设备、铸造、名牌企业等多个行业性的质量工作会,请质量专家免费为企业培训质量管理人员,讲授质量、计量、标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质量基础管理知识。
在全国和市、区各种媒体上广泛宣传质量兴区工作和品牌打造典型事例;在辖区交通要道、路口设立有关质量兴区的大型广告牌;召开高层名牌带动战略研讨会;召开市、区新闻媒体座谈会;集中系统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由于大力实施质量兴区和品牌带动战略,该区一大批品牌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名牌聚集之区,成为支撑大渡口工业的重要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