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双8”,一个吉利的数字。这一天,也是北京市举办2008年奥运会进入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一些奥运场馆已经交付验收,大部分奥运场馆的建设也都进入了后期的装修阶段,并准备迎接8月“好运北京”赛事的质量检验。
毫无疑问,从政府到承建单位,从技术人员到普通员工,中国奥运场馆精品工程的质量管理方法,不仅是中国的宝贵经验,也给世界建筑的质量管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特别会议:为质量“争吵”
2楼,简易的活动工棚房,10个人“争吵”得面红耳赤。
8月5日下午5时30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区)国家会议中心的建设工地,记者参加了一次特别的质量管理“争吵”会议。
会议是由国家会议中心工程承建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总承包项目二部紧急召开的。该部国家会议中心总承包项目部技术质量部副部长赵炳福说,参加会议的有项目部几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分包商、一线作业小组长等,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解决“玻璃幕墙装修工程质量”问题。
“8月开始的‘好运北京’将使用我们的部分场馆,9月14日以前另外一部分场馆也将交付验收,为了抢工期,一些施工单位出现了偏离技术标准要求的现象,主要表现就是相邻的两块玻璃之间间隔的距离过大。今天,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在今后的施工中如何改进的问题。”赵炳福说。
会上,来自一线的作业小组长纷纷发言,有的认为是在起吊玻璃时与左右的用力不平衡有关;有的认为是在焊接的过程中电焊机功率太小了,使用几小时就要间歇一会,这同样会影响玻璃固定的精准度;也有人认为,应该先吊线,把工程上的直线、平衡点找准了,然后再统一安装……
轮到赵炳福发言了,他在椅子上正了一下身子,又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郑重地说:“讲到技术问题,我还是那句话,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技术标准进行。如果我们按照标准安装,误差距离控制在2厘米范围内是完全可能的。另外,一些小组之间缺乏合作。试想,你竖着安装,我横着安装,你从左边安装,我从右边安装,当两个小组的工程合龙时,出现的偏差可能性就会很大。如果你们为了抢优质工程而去抢时间、抢进度,完全不顾整体工程质量,由此造成了整体工程质量的不合格,那你一个小组的优质又有什么用呢?”
在震耳的机器轰鸣中,对面工地焊条燃起的火花不时闪烁着。
“好吧,按照赵部长的安排,明天抓紧整改。”会议主持人最后一锤定音:“大家抓紧干活去吧!”
记者看了一下表,这次会议用了20分钟。
质量管理体系:烙上中国印
这样的会议一天不知要举行多少次,“以往两三个人在工地现场就把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说清楚了,只是这次的规模很大。”赵炳福说:“许多施工单位都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了‘创长城杯奖、夺鲁班奖’的控制办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确保了创优目标的实现。”
北京建工集团总承包二部办公室人员马淮介绍,2004年,为保证国家会议中心工程,他和同事们提前在工地蹲点了近一年时间,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制定一个符合实际、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我们是用当年建设人民大会堂的精神在建设奥运工程,每个工地都一样。”马淮说,无论在哪个工地,你都能看到他们成立的奥运工程科技质量检查组,不定期对奥运工程进行抽查和全面的大检查;对工程重要的部位还实行了工长和质量人员“旁站制”等。
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的质量管理目标分工更细,该承包部办公室人员刘时新说,他们在“总部——项目部——分包单位”三级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下,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上,又建立了“项目总承包部——成员企业分承包部——专业分包单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策划方案或质量创优策划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质量奖罚细则》等10多项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形成了责任明确、专业协作的组织网络体系。
如“鸟巢”工程仅一道铆接工序,就要经过技术部、专家顾问、工程管理者和铆接工程师的铆接实验、工艺评定和验收评定等环节,所有环节都得到确认后,才可以开工。通过这样一个流程,“鸟巢”的任何一个工件出了问题,都能回溯到厂家、工地、施工工人和施工时间。
2004年,针对奥运工程,北京市建委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奥运场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承建单位一要建立完整的项目组织机构,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技术人员要有高级技术职称;三是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复杂程度,成立相关技术专家组,协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该通知还要求,对于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必须在项目施工实施前编制相应的质量技术标准及验收标准;在工程监理上,各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甲级资质,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项目监理部应由相关专业齐全且具有10年以上从事监理工作经历的注册监理工程师组成。
为确保工程质量,2004年,北京市政府成立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建立了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四位一体”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工程的进展情况、质量情况。
技术标准:撑起中国梁
“可圈可点的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太多了,我给你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吧。”赵炳福介绍,他们所承建的国家会议中心是奥运工程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光水泥地面就有两万平方米,而按照设计要求,水泥地面内要加放井字型钢筋,但这么大的水泥地面,不铺设钢筋还尚且难保不出现裂缝,铺设了钢筋后更容易出现裂缝。怎么办?通过技术分析,他们大胆地提出了在“36平方米内分割钢筋”的做法。目前,两个多月过去了,两万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安然无恙。
这只是奥运工程建设者克服技术难题中的一个小故事。这样的技术攻关每天都在发生。
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程设计理念先进,甚至“超前”,因此在奥运场馆施工中遇到的很多难题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只能依靠自己的科技创新独立解决。
2007年7月28日,坐落在北京市西五环外的北京射击馆正式交付验收。当时的专家对射击馆总结出了最全、最长、最大、最新等“八最”质量观,无数人的心血在这座先进的现代化场馆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如其最新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射击馆外墙,采用的预制清水混凝土外挂板,是奥运工程同类项目中最先采用的外墙装饰做法,简洁朴素,具有良好的隔声、保温、装饰效果,其全新的节点构造做法经申请已获得专利批准。
而最后一个(计划2008年3月)将竣工的场馆“鸟巢”,其在质量管理上创造出的可圈可点的内容就更加丰富。由于没有现成的专项技术标准可参考,“鸟巢”建设者们依靠严格的技术保障和高超的工艺技巧,自己为自己创立科学标准——仅钢结构焊接一道工序,就制订了80余项施工工艺标准。
刘时新介绍,在“鸟巢”钢结构卸载时,为保证整个卸载的78个点都是同步进行,他们采用了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使每个步骤都精确到毫米这个单位。而且在每个卸载点上还部署了三名工人:一名负责拆装垫片,一名负责支撑塔上油泵的开关,还有一位管理人员负责卸载点所有的操作进度以及记录另外两名操作工人的操作过程。
与“鸟巢”一样,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尝试实现“肥皂泡”结构体系的建筑——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定位难是“水立方”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难点。由于“水立方”的建筑外围护由3000多个新型环保节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这些材料形状各异,最大一个约9平方米,最小一个不足1平方米,没有一个零件在空间定位上是完全平行的。然而,建筑工艺方面的难题没有吓倒建设者们。他们依靠自主创新,仅用半个多月便把“水立方”的所有工件在三维空间上一一定位。30513个工件,91539个坐标值,堆成了两尺多高的施工图纸。作为自主创新成果,《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设计理论》为“水立方”的钢结构搭建提供了技术标准。
就是这样,用建设人民大会堂的精神,紧紧扣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奥运场馆的建设者们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已在重大结构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549项,其中建筑节能项目168项,水资源节约121项,新能源利用69项,环保项目191项,为世界建筑史提供了丰富的质量管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