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是工业的眼睛。” 人们以此来形象地说明计量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全国援藏力度的加大,雪域高原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而计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当然,内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堪称“天路”的青藏铁路。
建设者们说:在赞美天路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计量工作者的特殊贡献。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三年前四月里的一天。
藏北万里羌塘,十里不同天,忽而烈日当头,忽而狂风突起,忽而雨雪交加、冰雹倾泻。就在这海拔四五千米的“生命禁区”,一辆皮卡急驰而来。
坐在车里的是自治区质监局的计量检定人员,经过近一天时间的路途颠簸和“四季变化”,已是倦容满脸、浑身酸痛。 “快到安多了,大家提提神儿。”一句提醒,检定人员立时打起精神。
安多,坐落在唐古拉山下西藏最边远的一座县城,也是青藏铁路进入西藏的第一站。为了保障青藏铁路建设,这里正在兴建一座配套的水力发电设施。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为建设企业的大型配料机进行检定。
见车上下来的人都已疲惫不堪,企业负责人劝大家先休息一晚。但计量人员说:“天还没全黑,抓紧检定吧,工期要紧啊。”他们忙碌起来,搬着检定仪器赶赴现场。高原缺氧,山路难行,每走三五步,就要停下来大喘几口,调整呼吸。
两个小时过去了,通过检查发现,这台大型配料机的混凝浆料配比出现了很大偏差。如果继续投入使用,建设单位不仅要损失几百万元,更严重的是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最后在计量人员的调校下,该配料机恢复了正常状态。当晚,计量人员又驱车200多公里赶到那曲镇,那里还有检定工作在等着他们。
对于服务于青藏铁路建设的计量人员来说,这繁忙的一天也是普通的一天,因为他们工作中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铁路计量是确保铁路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保障。铁路工程,具有线长、项目分散、配套工程多、专业性强、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干扰大等特点,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这样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修建一条旷世铁路,其计量标准的建立,计量器具的检定都与内地不同。按照自1987年12月正式发布实施的《铁道部计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以及铁路专用计量器具必须严格管理,未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以及检定或校准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对于青藏铁路来说,其检定按规定本应由西藏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地方铁路部门计量机构进行,但西藏境内还没有一家铁路计量检定部门,因此对铁路建设用计量器具和仪器的检定,只能由西藏自治区计量测试所按照检定规程进行。
铁路建设处处都必须以计量为准绳。单以路基工程为例,仅土方就有:挖土方、利用土填方、利用石填方、借土填方、借石填方五项。每一项的计量都直接影响到铁路路基的质量。又如,铁路建设中必须用到的压力表、配料秤等,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的计量器具,有一点偏差都可能酿成祸患。还有,火车必须是在两条永远等距的轨道上运行,钢轨探伤检定仪、标准轨距机车车辆限界规、机车车辆轮对内距尺、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铁道车辆轮重测定仪等专用仪器的计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建设质量和行车安全,必须通过检定。
这些仪器由于时常用于建设,计量检定人员也就必须现场检定、现场调校。自治区计量测试所的9名技术人员,在铁路建设工地进出几十次,行程数万公里,现场检定了多少台设备、器具,已经数也数不清了。仅2006年,为保障青藏铁路顺利开通,计量所在人手紧张、环境特殊、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拉萨至唐古拉山口铁路段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共检定压力机、抗折机等铁路试验、建设仪器1000余台,为铁路的顺利开通铺平了道路。
在高海拔、高寒地区,修建青藏铁路,没有死一个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你知道在这“生命的禁区”,那么多建设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以及生产安全是怎样保障的吗?
除了人性化、规范化的供给和管理,各建设单位还使用了大量的特种设备,以保障生命护理或减轻劳动强度,如高压氧舱、取暖锅炉、起重机械等。为了保障这些设备的安全运行,特设和计量检定人员要经常深入青藏铁路沿线,在工地现场联合开展验校工作。有些现场在海拔5000米以上,人躺在那儿呼吸都会有困难,但检定人员还要在高压氧舱忙里忙外,或是一次次爬上高高的起重机,其艰难可想而知。
但当谈起工作的艰辛,谈起行程中的危险或是累倒、病倒在工地的经历,检定人员却淡淡地说:这都是家常便饭,不值得提。想想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用了3年的时间,而如今从首都北京到拉萨的陆路只需40多个小时,这条“天路”的开通,有我们质监部门的奉献和辛勤汗水,我们觉得什么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