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构建和谐社会:权威部门展开重新评估,食品“国标”也须与时俱进
“苏丹红一号”风波尚未平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又联合发出警告,称“洋快餐”的多种食物中含有致癌毒素———丙烯酰胺化合物(简称丙毒)。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昨天接受本报采访表示,作为全国食品安全的主要监管及协调机构,该局正着手广泛调查研究,以重新评估“洋快餐”的安全问题。
“世卫”两度炮轰洋快餐
有关“洋快餐”含有可致癌丙毒的预警信息,这已是世卫第二次发布。早在2002年,世卫组织就公布称,这种致癌毒素存在于各种品牌的“洋快餐”中。薯条、薄脆饼、烤猪肉与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以及大量煎炸食品中都含有大量丙毒,部分食物的丙毒含量超标400倍。世卫组织食品安全部负责人还指出,科学家已查明,凡与食品有关的癌症中,30%—40%都与丙毒有关。
此议一出,舆论哗然。在其后的2003年中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皎专门提交提案,建议将危害人体健康的“洋快餐”请出国门,或至少应该严格限制其发展。
事隔两年后,世卫组织本月2日再次发出“洋快餐”含有丙毒的警告。而这一次,世卫还联合了另一权威机构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表态,而且做了动物实验,表明感染上丙毒的动物会患癌症死亡。
国家“食管局”展开调查
世卫预警也引起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关注。该局食品安监司专项督察处处长李勤昨天下午接受本报采访表示,“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据她透露,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获知这一信息后非常重视,已第一时间与北京市食品办取得联系,并进行了前期调查。
李勤介绍说,就丙毒可能造成的伤害,他们已请教了相关专家。在“洋快餐”中检出丙烯酰胺,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人为加进去,二是在煎炸的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来说,前一种情况不太可能,因为加这种工业原料实在没有必要;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在高温煎炸下,则有可能产生。
至于下一步如何行动,李勤说,由于此事牵涉到一些世界级的食品巨头,所以行动起来要非常小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会着手参照世卫组织提出的标准,对相关产品进行评估,并作出风险分析。
食品标准也应“国际化”
记者昨天也就丙毒事件向相关“洋快餐”进行采访,但对方要么是“铁将军把门”、要么以“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采访。迄今为止,记者在手头上,仍是某跨国公司中国总部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当年对全国政协委员张皎的回应:(本公司)在食品安全标准上达到并超过国家的有关标准。
而我国相关标准的滞后,正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难题。广东省质监局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其实“苏丹红一号”此前在国内没有被查出,并不在于其检测难度,而在于我国食品中根本就没有此项检测标准!换言之,时下一些食品的“达标”,其实参照的也是没有参照世卫预警信息而及时跟进的老标准。
“垃圾食品”国外受限制
据悉,广东省疾控中心也已将“洋快餐”中丙毒研究作为课题之一。昨天,媒体刊登了全国政协委员缪寿良的建议:控制洋快餐在我国的加盟和扩展。理由是医学已证明,习惯摄入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食品的西方国家,其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高。为了孩子的明天,要警惕过多食用“洋快餐”。
同样在昨天,在“洋快餐”的故乡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在回答“采取措施来降低青少年的肥胖率”时,他建议,今年将在加州实施新法律,禁止学校销售“垃圾食品”,并启用健康食品,如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