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从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体验质量腾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编者按
  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进行了第一届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海尔集团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和洗衣机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程控交换机获此殊荣。
  2006年,又有4个产品在第二届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选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兴牌程控交换机,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ZPMC牌集装箱起重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格力牌空调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阳光牌精纺呢绒。
  7个产品,6家企业,他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世界名牌的天空闪耀。让我们走进这些企业,去发现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

华为 质量贯穿于 生产全过程

  “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这是《华为基本法》所记载的华为的质量目标。

  华为认为,优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质量形成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分销、服务和使用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使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必须实行全流程的、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公司有能力持续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顾客满意的产品。这些在《华为基本法》中呈现出来的理念正是华为发展不断坚持和完善的质量理念。

  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在1997年开展了一系列改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就是在德国国家应用研究院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对21条生产线的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重整。经过重整,华为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这过程中,华为总结了自己的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目标等,并在《华为基本法》中将这些作为制度固定下来,从而使其质量管理“法治”化。

  在具体的质量实施方式上,华为一方面通过推行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标准,使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标准作为参照,从而建立健全了有效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且通过接受国际认证机构的定期复审,保证自己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持续而严格地按照各项标准来做。另一方面,华为还采取了各种先进具体的管理方法来加强全面的质量控制。

  除了加强自身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华为还特别注意对外采购原件的质量控制。除了注意筛选资质好的供应商与之保持双赢的合作关系外,华为将外购件产品纳入华为的平台统一管理,建立外购件产品档案。

格力 用苛刻 修炼质量

  格力对质量的要求用两个字来形容最为恰当——苛刻!

  为保证空调质量,格力的领导者对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几个重要环节的操作制定了苛刻的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违反其中的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在这道“高压线”面前,任何人都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为了控制零部件的产品质量,格力建立了行业独一无二的零部件筛选分厂,这个分厂对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都要进行质量“过滤”,连最小的电容都不漏过。

  格力还成立了“质量宪兵队”,由公司董事长朱江洪亲自担任队长,专门监督检查各环节中的质量问题。朱江洪要求质控部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空调产品用大锤砸烂,他把一柄大锤挂在质控部门口,以示警醒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决心。

  格力将压缩机电容的耐久性检测标准从行业内规定的600小时自主提高了整整400个小时。近乎苛刻的企业内部标准——1000小时,远远高于同业标准。

  在空调的“心脏”压缩机的选择中,格力采用谷轮、日立、三菱、松下、三洋等世界知名品牌的压缩机。物件能否国产化替代的惟一衡量标准就是“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格力的信条是“不成熟的产品决不轻易投放市场,绝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

  格力倡导了“一流的产品品质+一流的安装服务=零烦恼(1+1=0)”的消费者新理念,并在空调行业破天荒提出“整机6年免费包修”,这犹如在空调业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所有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一定要在格力的长期运转实验室经过3个月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期运转实验,模拟在恶劣的工作情况下,如在超低温、高温、高湿度的情况下测试空调的可靠性,尽可能地把空调在实际运转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全部找出来,并在出厂前加以解决。

  有人说,格力生产高质量产品的秘诀就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用最苛刻的条件来要求自己。正是这种苛刻,让格力电器从一个当初年产不到两万台的不知名小厂,一跃成为今天家用空调年产能力超过15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值达50亿元的知名跨国企业。正是这种苛刻,格力空调连续十几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正是这种苛刻,让格力在2005年一举超越多年位居全球老大的一家韩国空调企业,家用空调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用户达到5000万。

海尔 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理念

  一说起海尔的质量,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砸冰箱”事件,想到的是“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零缺陷、零投诉”等质量理念。这些固然是海尔质量理念的亮点,但海尔之所以能在20多年不断的市场变化中始终高举质量的大旗,成为业界的领先者,是因为他们坚持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理念。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等等,理念的提出是容易的,但是,让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己的理念,则是一个过程。因为当时是供不应求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要排队购买,何必还要把质量做到极致呢?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不断。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面对这些不合格品,许多人提出,便宜一点,卖给职工。海尔的掌舵人张瑞敏强烈意识到,企业提出的质量理念,大部分员工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而理念问题解决不了,只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当员工们含泪眼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可想而知,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于是,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第一块金牌。这是海尔在质量建设中走出的关键的第一步。

  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到了1989年,市场供求已达到平衡,很多产品出现不好卖的情况。这时,产品质量成了关键。当很多企业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开始抓产品质量时,海尔又已经领先一步将自己的质量理念由从抓产品本身的质量这种狭义的质量提升到一种广义的质量,将质量延伸到服务。其实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质量再好,也不是完整的质量,完整的质量是要把产品的质量延伸到用户的家里去。于是,海尔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星级服务。

  海尔对质量的追求从来不曾停止。当其他企业也感到应该重视服务,而且也采取了海尔式的具体服务做法时,海尔又开始了新的提升:质量的本质就是要永远满足用户的需求,永远使用户满意。夏季一般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海尔却提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的口号,认为并不是用户在这个季节不需要洗衣机,而是没有可以供这个季节使用的洗衣机。于是“小小神童”诞生了,解决了淡季没有产品卖的问题。

  正如张瑞敏所说的:企业的理念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提升,并且总要超前几步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中兴 坚决走自主研发之路

  “如果中兴通讯不是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很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倒闭了。”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谢大雄说。

  据统计,中兴通讯目前正在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运营商提供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俨然已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企业。

  然而,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电信巨人,是以代理别人的产品起步的,当时还为要不要搞技术创新而发生过争论?

  谢大雄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优先发展通信业的政策,利用程控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大规模进口程控交换机。中兴通讯也和众多代理商一样,专做交换机代理。1986年,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兴通讯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自行研发交换机。当时,海外厂商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技术都在他们手里,国内数百家厂家都是做代理销售,赚钱也非常容易。而自己搞研发,投入大不说,能否赚到钱更是个未知数。因此,是否自主研发,争论非常激烈,很多股东都不同意。最后,当时的企业领导力排众议,坚决走自主研发之路。

  正如许多人预料的那样,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道路走得并不轻松。从1986年到1992年,公司一直艰难创业。但是令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做出自主研发决策后一年,1987年7月,中兴通讯第一台交换机就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邮电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这是中兴第一个自己开发的产品。1989年,中兴通讯500门用户数字程控交换机通过邮电部的全部测试,被认定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在这个基础上,又接着开发出了小容量的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于1992年年初在国内率先进入农村电话市场,开始打破国外产品对我国通信市场的垄断局面。此后,依靠农村电话市场的拉动,中兴通讯迅猛发展。到1993年12月,中兴通讯交换机的全年装机量占全国农话年新增容量的18%,居国产同类产品首位。

  而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到1992年,那些专做代理的200多家小型交换机企业由于没有自主技术纷纷倒闭。谢大雄说,如果中兴通讯不是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很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倒闭了。

  中兴通讯在国内外设立了10多个研发机构,并且每年研发投入均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0%左右。近3年来,每年的研发投入均在10亿元以上。到2002年中兴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同企业经营战略紧密配合的知识产权整体战略,从而,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也成为了中兴的核心资产之一。这正如中兴董事长侯为贵所说:坚持走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坚持自主创新是为了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反之,即使在短期内获得市场,但就其竞争则无后发优势可言。

振华 不断反映 世界最新技术

  振华港机的崛起,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机械出口国。

  振华港机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在国际港口界,振华港机可谓大名鼎鼎。连续6年,振华港机所获全球大型集装箱机械订单居世界同行首位,市场份额达到70%,遥遥领先于德国诺威尔、日本三菱和韩国三星等跨国公司。

  重视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和专利保护,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这正是振华在创建世界品牌之路上所一直坚持的。15年来,他们将国际标准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使产品高起点进入国际市场。集装箱起重机设计制造的国际标准超过20种,涉及钢材、焊接、结构、油漆、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尽管这些标准的英文文本厚达数尺,但公司管理层与工程技术人员一点点地钻研,并且逐一落实到每道生产环节中。在材料、设计、电气、液压等领域,上海振华港机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国际标准,并且先后获得了包括美国AISC、UL,欧洲CE在内的多种国际认证,成为ZMPC产品走向世界市场、与强争锋的重要保障。

  大型港机需要高质量的机电配套件,为了保证质量,振华港机有意识地培育国内机电专业配套件企业,并要求其所有供应商也一律采用国际标准。

  国际名牌必须反映世界最新技术。与国内许多企业一样,振华港机的第一批产品也是依靠模仿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起步的。但从创立之初,振华港机就深知,要真正具备竞争的核心优势,必须完成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一直以来,振华都致力于掌握集装箱机械的核心技术。公司不断吸收当代最高水平的电气驱动和电气控制技术,通过与德国西门子、瑞典ABB、美国通用电气、马凯公司等世界一流的强手进行技术合作,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从全盘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二次开发,进而通过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跃。

  目前,振华港机拥有20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其中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世界首创的用于常规码头的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世界首创的可吊双40英尺(12.19米)集装箱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世界首创的无缆吊具以及将GPS运用于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使之可精确搬移、偏差仅为15毫米的集装箱等。可以说,世界最大、最快、最先进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都在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设计生产。

  振华不仅仅是个制造企业,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不断科技创新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了振华港机这个闪耀世界的国际品牌。

阳光 做品牌 不是走捷径

  “阳光”,这个名字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空气和水,这些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还让人想到了青春、活力和希望。然而,在这个光芒四射的名字背后,是“阳光”人为创建这个世界品牌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阳光面料”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知名,只走了短短20年。但回顾这20年,“阳光”的发展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没有玩概念,也没有造噱头,有的只是依靠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脚踏实地走出的“阳光”路。

  在十几年前的中国,品牌意识还是让人感觉很奢侈的东西时,“阳光”就已经将建立一个叫得响的品牌视作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阳光”人认为,一个优秀品牌代表着企业的承诺,它不仅表现在质优价廉上,而且要有高科技含量,要有审美价值。品牌的实体是产品,这是“阳光”人始终坚信的真理。只有当产品具有了卓尔不群的品质,品牌才能水到渠成。产品创新是“阳光”面料一直以来的主旋律,而这恰恰成为阳光面料制胜市场、引领行业的关键。1990年,阳光集团针对呢绒面料多年一贯制的黑、青、咖“老三色”,率先推出100多种颜色的精纺呢绒,在全国刮起一阵“彩色旋风”;1991年,阳光集团开发的高级单面花呢和驼丝锦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引起轰动。这一年恰遇全国部分地区发大水,人们戏称这是“洪水里走出了彩色世界”;1995年,阳光集团又开发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支超薄型精纺呢绒,给全国众多客户又带来一阵惊喜。

  翻开“阳光”的成长日记,科研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在“阳光”,每年销售额的4%都用于技术改造,而每年超过1亿元的研发费用的投入,使“阳光”拥有了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自主开发设计和服务能力。现在,令“阳光”人骄傲的是,“阳光”所加工服装的面料,80%以上都是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如今,“阳光”代表着国内外服装面料市场的潮流和时尚,与巴黎、米兰等世界时尚之都的面料流行趋势保持同步。拥有众多自主高新技术,使阳光面料中的尖端产品成为有别于传统纤维和一般合成纤维的纺织新材料,昂首进入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

  在荣获中国世界名牌后,江苏阳光集团副总经理,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丽芬感慨地说:塑造中国名牌、世界名牌必须具备3个要素——产品质量、品牌培育和创新能力。这个过程是企业内外兼修的提升过程,是企业融入市场、融入消费者心中的过程,是企业由弱变强的过程。“阳光”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全力培育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