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今年1-5月,虽然全省安全生产总体平稳、趋于好转,但较大事故多发,重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煤矿、火灾、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安全事故上升,部分指标超过了国家和省下达的控制进度,另外,道路及水上交通、矿山、铁路运输和火灾事故多发,较大事故也上升迅猛,重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生产有禁不止,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制约我省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四川煤监局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产业不集中,产能控制力低,重点煤炭企业负重爬坡,力保电煤生产任务,导致煤矿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整治,长期处于“带病”状态,重特大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煤炭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倾向,超生产能力、超通风能力、突击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煤矿采掘接替紧张现象十分普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省采煤机械化率仅为46.51%,掘进机械化率仅为2.63%。井下“千军万马”作业,本身就是不安全的隐患。
省安办负责人分析认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对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特别是一些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烟花爆竹小作坊、建筑施工包工队、交通运输单位和个体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现象突出。三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初步建立起来的“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职责尚未完全理顺,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执法力量薄弱,存在“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四是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欠账严重,有的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解决。另外,安全生产的科技水平、科技含量低。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我省煤矿的本质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四川煤监局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根据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三年规划的要求,到2008年上半年,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要控制在3左右,死亡总人数控制在300人,保留煤矿1500处。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他认为:必须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当前,要加快煤炭资源整合的步伐,把整顿关闭工作作为减少矿井数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地方政府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继续坚持整顿关闭、关小促大、优势发展,减少矿井数量,实现煤矿企业规模生产。同时,加大投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煤矿抗风险能力。实现管理强矿,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解决煤矿本质安全的治本之策,其基本内涵是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等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矿持续处于安全生产的可控状态。2007年初,我省首批已有58处矿井达到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