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围绕部分中国出口产品的所谓质量问题,一些境外媒体以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炒作,制造“中国商品威胁论”,使部分民众对“中国制造”产生了误解和不安。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事实上,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迅猛的发展速度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以来,“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必然且已经对作为竞争对手的西方国家造成了实质性的市场竞争压力,而这种压力被视为“威胁”早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在哪里,何以会对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实质性压力?从最一般的经济学角度讲,“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既来源于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较低成本,更取决于中国的高素质人才和“中国式的创新模式”。而所谓的“中国式的创新模式”,简单讲,就是中国人始终能够想出办法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因此,“中国制造”的产品具有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的高质价比,符合“物美价廉”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制造”真正感到害怕的,其实并非“中国制造”本身,而是“中国价格”这4 个字。据美国《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称,中国企业对美几乎所有行业的制造商均造成强烈地打击,而美国制造商的对策只能要么削减价格,要么失去顾客。事实上,大多数在华外资企业却从中国大量出口中得到实惠。在中国,外商投资集中在出口制造业,其出口额占中国商品出口总额近60%。研究者认为,优惠的外企所得税政策和廉价的生产要素,极大地补贴了外资企业的出口、施惠予国外消费者。
至于“中国制造”凭借真正意义上的物美价廉备受西方国家消费者的喜欢,这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朝日新闻周刊AERA》曾有一篇题为《从摇篮到坟墓——影响日本人生活的“中国制造”》的报道,说明如今日本人的生活离开“中国制造”就无法成立。在美国,《今日美国报》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美国人24小时离不开中国货》的文章,表述了“中国制造”对美国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在今天的世界,“中国制造”已经无处不在,成为了许多国家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拒绝中国产品,则直接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降低。之前人们认为中国只制造一些廉价商品,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的高端商品进入全球市场。不少美国人认为,虽然大量中国货的出现影响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失业,但质优价廉的中国货事实上使美国人,特别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受益良多。
大量事实雄辩地说明,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中国制造”实现崛起,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中国制造”尚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她的世界地位无可替代。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