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纸馅包子暴露一个链条的浮躁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虽然国人已见惯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但这两天用废纸箱加工“纸肉馅”包子的新闻,还是突破了公众对问题食品的想象力,着实把老百姓吓着了:我的天,中国某些商人的道德,怎么烂到如此毫无底线的地步!我们每天吃进嘴中的东西中,还藏着多少龌龊、肮脏的惊天秘密?毫无疑问,这又为外电“中国商品威胁论”添加了新的猛料,这个电讯报那个时报一阵猛炒。

 可在舆论对此进行深刻反思、激烈批判之际,“纸馅包子”新闻的首播媒体北京电视台,却就此事向公众道歉。该台在18日“北京新闻”节目中称,报道被查实为虚假报道。警方调查发现,报道纯系“透明度”编导訾某炮制的新闻。该编导自带了从市场上购买的肉馅、面粉和纸箱,授意他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随后将其编辑播出。北京电视台承认“审核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表示要“高度重视这一恶劣事件,深刻汲取教训,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京华时报》7月19日)

  原来如此!原来是新闻界败类为制造轰动和吸引眼球,而策划炮制的一条假新闻。不得不佩服訾编导丰富的想象力,泡过的废纸板确实与肉馅有点神似,这个策划费了一番心思:它抓住了当下公众对问题食品捕风捉影的焦虑心态,抓住了不少媒体“惟恐问题不够大”的弱点,挠到了舆论“见风就是雨”的痒处。訾编导知道,这条新闻做出来一定有轰动效应,舆论反应证明了他的判断。

“假新闻”报道出来后,立即有评论者反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不是当下中国的监管生态恶化到这种地步,不是问题产品一次次突破公众想象力,不是商家与公众间已失去基本信任,假新闻不至这么顺利出笼,更不会被媒体和公众所相信。所以,板子首先要打到“问题商品泛滥”这个总体性环境上,打到监管者身上。

 监管环境确实存在问题,问题食品泛滥确实让公众“见到问题宁可信其有”。但我以为,这不是这起事件中首先要反思的东西。警方查实了这是一条假新闻,源于无良媒体从业者的新闻造假,这就必须要就事论事地反省新闻失德,环境不是造假行为推卸责任的理由和借口。监管问题是监管问题,新闻伦理问题是新闻伦理问题,不能转移和混淆基本的是非。

 不得不重申一些基本的新闻伦理:如此炮制新闻,显然违背最底线的新闻道德。新闻贵在真实和客观,为追求轰动而造假,轰轰烈烈之后,不仅个人身败名裂,更会让整个新闻行业、所有媒体从业者为之蒙羞。

 当然,问题不仅出在訾编导一个人身上。一条新闻的面世,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它涉及到采访、编辑及最后的把关者,还有其他媒体的跟进等等——纸馅包子假新闻的轰动,暴露出一个链条的浮躁。为什么那么多把关者,没有人质疑事实的真假;那么多媒体跟进报道和评论,没有人对新闻本身提出疑义?

 他们沉浸在“独家新闻独家发现”的亢奋中,陶醉在“轰动性影响”的职业虚荣中,深陷于“公众为之震惊”的功利想象中。于是,都忘记了真实和客观,这个新闻从业的基本底线。这种浮躁不是一句“审核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可以化约的。纸馅包子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可现实中不太彻底的假新闻太多太多,为了点击率制造噱头,为了轰动效应扭曲采访者的话语,纸馅包子只是集体浮躁孵出的一个极端怪胎。

 不得不说,这条假新闻的出笼,除暴露出媒体浮躁外,还暴露出一些媒体在报道社会问题时的自污情结。应该说,在当下中国商品在国际上麻烦不断的语境中,问题商品报道不仅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国家形象——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媒体更应该尊重客观和真实的原则,来报道本国商品的问题。有问题就报问题,是个案就是个案,是普遍问题就是普遍问题,现实有多严重就报道多严重,别藏着挟着,但更不能刻意夸大甚至制造丑闻。可有些人就是惟恐中国产品的形象还不够坏,还不够刺激,还不够耸人听闻,于是利用公众对问题产品的恐惧和焦虑,为制造轰动,而刻意夸大问题,跟着外国人的“中国产品威胁论”起哄。在妖魔化自己国家的商品中获得快感,这就是自污,这是一种病态的媒体观。

 “家丑不外扬”是坏的报道观,但为轰动效果夸大问题的自污更坏。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