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纤维检验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领导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纤维检验局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工作思路,在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山西棉花、蚕茧纤维产业的发展,深刻认识推行纤维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山西纤维产业标准化现状,积极探索新路子,充分发挥专业纤检职能,服务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
棉花、蚕茧是山西省两大纺织纤维资源,也是纺织企业的重要原料。在棉花、蚕茧纤维产业链中,最基础的环节是纤维的种植生产,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利益和纤维产品的质量安全。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党中央、国务院及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国家领导曾指出:“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把“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之一。6月初,山西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工作会议,通过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国家领导的讲话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思想,为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标准化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山西省纤维检验局是负责全省纤维及其制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多年来,在中国纤维检验局和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纤检局紧紧围绕山西纤维产业发展,认真履行职能,在促进全省棉花、茧丝流通体制改革,维护纤维流通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推进公证检验制度,维护农民利益,服务广大企业,建立质量诚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阶段全国上下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推进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中,山西纤检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领导关于做好新时期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讲话精神,按照中国纤维检验局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工作思路,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山西省棉花、蚕茧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推进纤维标准化和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充分发挥专业纤检职能,积极服务纤维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
推行纤维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对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没有规矩就难有市场,这个规矩就是标准。自1997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消灭无标生产以来,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加强了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深化了标准化工作意识。尤其是对农业标准化在提高我国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得到了广泛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至2005年10月,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累计有4644个,涉及700多万农户,标准化示范区已涵盖了粮食、油料、水果、蔬菜、棉麻、畜牧、水产、食用菌、茶叶、花卉、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加工等主要领域,带动了当地农业的规模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培育了大量农业名牌产品。实践证明,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标准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创出的农业名牌无一不是农业标准化的结果。像沁州黄小米、西湖龙井茶、烟台龙大的系列放心食品等等,都是农业标准化的典范。结合山西省实际,在棉花、蚕茧产业推行纤维标准化和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全省纤维市场竞争力,促进纤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纤维标准化是提高棉花、蚕茧质量的有效手段。纤维标准化就是要把纤维生产育种、栽培、采摘、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使用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用标准化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用标准化指导农业生产和产品加工。因此,要提高山西省棉花、蚕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推行纤维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工作和示范区建设,促进纤维生产加工者提高标准化和质量意识,自觉学标准、用标准,注重纤维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实现过程质量控制,并通过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加工、经营的现状,建立“公司+农户+标准+基地”的模式,实现生产和消费的有效对接,促进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从而提高纤维质量、产量及市场竞争力。
(二)推行纤维标准化是棉花、茧丝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棉纺、丝纺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纺织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关心和重视,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生态纺织品的标准,严格限定或禁止纺织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其中重要一项指标就是农药残留量,这就对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安全质量,有些纤维生产者使用违禁农药,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纺织品有害物质残留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威胁消费安全,而且破坏生态环境。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建立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用肥的能力和自觉性,有效杜绝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危害,提高纤维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纤维产业,促进纤维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推行纤维标准化是促进纤维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各地农业标准工作的成功实践表明,农业标准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纤维标准化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加工、销售多个环节,以质量安全和市场需求为目标制定棉花、蚕茧从种植(养殖)到销售的系列标准,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普及推广新经验,在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同时,促进纤维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节能环保调整,合理利用纤维资源,进而推动纤维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推行纤维标准化是纤检工作服务三农的具体体现。监督与服务是纤检机构的两大职能,打假制劣,维护纤维产品流通秩序,是一项重要职能;发挥专业纤检在纤维标准化以及纤维检测技术方面的优势,服务于纤维产业全过程,从源头上减少产品质量问题,提高纤维产品质量同样是纤检机构的职责所在。中国纤维检验局陆阳局长在《2007年全国专业纤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以棉花为重点,启动纤维标准化示范区工程建设的号召。推进纤维标准化,成为纤检系统履行职能、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实施纤维标准化的过程就是推广纤维生产加工新技术的过程,是促进纤维生产加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过程。新时期纤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围绕经济建设发展目标,转变工作职能,树立大质量、大服务的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纤维生产技术咨询、培训,帮助纤维生产者掌握先进技术,适应纤维标准化、产业化生产过程。
山西省纤维标准化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棉花是山西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集中在运城、临汾、晋中、吕梁等地区,尤以运城居多,种植面积占到全省的80%以上。近年来,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棉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公顷,年产量达到10万吨左右,现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237家,遍布36个产棉县(市、区),也集中在运城、临汾、晋中地区。其中运城市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占到全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总数的85%,棉花种植加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栽桑养蚕则是山西省的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据统计,全省共有桑园面积约0.87万公顷,年发蚕种10万余张,鲜茧产量6500余吨,居华北之首,主要集中在山西中南部的晋城、长治、运城、临汾等地,其中以晋城为最多。近年来运城垣曲发展势头迅猛,蚕茧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省现有鲜茧收购加工企业65户,丝厂3家。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2006年阳城县、山西泉鑫茧丝绸有限公司“东桑西移”工程约667公顷蚕桑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商务部批准,纳入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计划,山西省的蚕桑产业将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二)山西纤维标准化工作现状
自1995年全国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程以来,山西省各级各部门在粮食、蚕茧、棉花、油料、水果、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逐步推行了农业标准化,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标准化示范区,取得了标准化工作的初步成效。
棉花标准化工作始于2002年,山西省有关部门制定了《山西省棉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产棉区永济市棉花优种保纯厂、黄河农厂为示范区建设基地,主要项目是原种繁育基地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2004年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山西省农业标准2004~2006年发展计划》,将《棉花种植技术规程》、《棉花采摘技术规范》、《棉花收购技术规范》、《籽棉加工生产技术规程》、《棉花包装标识》和《棉花仓储技术条件》6项技术标准列入发展计划,由山西纤维检验局承办,联合永济保纯厂共同实施。几年来,在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棉花的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已基本完成,并结合棉花种植区域和品种,制定了《晋南中早熟棉区棉花栽培技术规程》,目前正在审批中。在棉花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培育出了抗虫棉包衣棉种,主销晋南和陕西渭南棉区,现已辐射到新疆哈密、阿克苏和四川、山东、江苏等产棉区,现有稳定的原种制种田33.3公顷,良种繁育田约1867公顷,成为标准化示范棉基地建设配套的棉种繁育加工基地,在棉花栽培过程中,推广应用了滴灌技术,可使亩产增加20%,节约水资源50%。
山西省栽桑养蚕标准化工作启动较早,1998年起山西阳城县蚕桑生产的技术规范就列入了山西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0年申报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后出台了《桑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农村养蚕技术规程》、《桑蚕一代杂交种》等9项地方标准,经过3年的标准化推广工作,阳城县标准化示范区于2003年通过验收,全县有12个乡镇308个行政村进行了蚕桑标准化示范推广,涉及养蚕户4万家,有将近3333.3公顷桑园实行了标准化管理,走出了一条“新技术+新品种+专业化+规模化=高效益”的发展之路。通过示范区建设和标准化管理,2006年蚕茧产量突破600万斤,蚕农收入由2002年的1617万元,以每年2000万元递增,2006年达到8200万元,农业标准化取得一定成效。
(三)山西纤维标准化工作重点
分析全省棉花、蚕茧产业标准化现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某些地区生产加工者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强,现有标准化体系还不完善,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下一步推进纤维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需要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山西省棉花产业标准还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纤维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还未施行,棉农及收购加工、企业无统一的标准指导,同时还缺少“生态农业技术”及“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尚未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区。
栽桑养蚕技术虽在阳城县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但随着桑树栽培和养蚕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技术规范已不适应规模化发展。同时,由于山西省养蚕区域分布较广,不同区域受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在桑树的品种和栽培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在桑蚕养殖技术上也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建立适应不同区域的栽桑养蚕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标准技术水平,提升为山西省地方标准。
2.进一步提高对纤维标准化的认识,加大标准贯彻实施力度。
由于目前山西省棉花、蚕茧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加工、经营方式为主,生产者素质较低,具有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观念和种养习惯。加之标准化宣传力度不够,市场不规范等因素,致使已制定的标准很难实施下去。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宣传,使农户、企业切身感受到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的成果,自觉运用标准、实施标准化的管理。
3.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提高标准化工作有效性。目前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检测网络尚未形成,没有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因此,在有些地区标准化示范区流于形式,未能发挥示范区的典范作用;在有些部门只追求规模和效益,而忽视产品安全质量。因此建立一套从种植到经销,从产品质量到生态安全完善的检测体系,对于建立高标准的标准化示范区是非常重要的。
4.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联动机制,促进纤维标准化示范建设。过去,在棉花示范区基地建设项目中,有些项目因资金不到位未能按计划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给全省蚕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有些地区由于资金问题进展缓慢。这些都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加大资金投入。同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牵头,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和专业院校的联动,协调统一,共同促进纤维标准化示范区工程建设。
推进纤维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的思路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王正喜在全省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全省上下务必要齐心协力,进一步搞好农业标准化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切实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做出贡献。”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农业标准化做好服务工作。解决目前全省棉花、蚕茧纤维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纤维示范区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需要各部门的联合与协作,需要科技引导和标准规范,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运作。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山西省纤维检验局立足职能,发挥专业纤检作用,扎实推进纤维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
(一)山西省纤检局成立了纤维标准化工作领导机构。局长总负责,总体安排部署,分管局长组织协调,棉花监督科、茧丝监督科、技术质量科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按照山西省纤维标准化工作发展思路,制定棉花、蚕茧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各项责任,为做好纤维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做好调查研究,收集标准化工作信息。近日省纤检局棉花监督科、茧丝监督科工作人员分头去运城、晋城、长治等棉花、蚕茧主产区,对不同区域棉花、蚕茧种植(养殖)生态环境、品种、加工条件进行调研。调研工作要求深入基层,了解农民、加工企业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程度,了解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方法问题以及农民和企业的需求,搜集棉花、蚕茧种养经验,为下一步制定标准化技术规范奠定基础。
(三)在棉花、蚕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扩大纤维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一是在棉花、蚕茧主产区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扩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兼顾地区差异,按照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与地理优势,找到最适合的标准切入点,建立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制定适宜的种养标准和技术操作手册,按照绿色、生态农业的要求把棉花、蚕茧的后续加工、质量安全检测纳入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效能。二是结合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和东桑西移发展战略,在新建棉花、蚕茧产区积极推行优良品种,指导标准化生产,统一定单收购,统一加工销售管理,建立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模式,形成“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管理示范区。三是在示范区培育名牌产品,打造山西棉花、蚕茧品牌,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发挥山西纤检专业实验室作用,提供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为适应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形势,山西省纤检局在运城空港区新建了中国棉花公证检验运城实验室,不仅能满足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需求,同时也可满足开展干茧、生丝公证检验的要求,为东桑西移工程提供检测技术支撑。把标准化工作与推行棉花仪器化检验和干茧公检结合起来,开展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检测,指导棉花、蚕茧的育种、种养、收购、加工过程,指导纺织企业生产,不断改进完善纤维标准化体系建设。
(五)做好技术宣传和推广工作。在棉花蚕茧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开展送技术送标准宣传活动,把纤维标准送到农户,送到企业,提高农民标准化意识,自觉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新标准、新技术,在采摘交售过程中分等分级,杜绝使用塑料袋包装棉花,减少棉花中的异性纤维;对收购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检测仪器提供计量检定和校准,为纤维示范区和试验区开展品质检测,进而宣传推广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推进纤维标准化生产加工。
(六)强化棉花、蚕茧质量监督。根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蚕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充分履行纤检职责,在棉花、蚕茧收购加工环节开展执法检查,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形成公平竞争、诚信有序、执行标准、优质优价的良好环境。同时在棉花、干茧公证检验工作中,为标准化示范区棉花、蚕茧提供“绿色通道”,方便示范区产品交易。
(七)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人才队伍是标准化工作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山西省纤维检验局始终注重提高人员的素质,把对人员的培训再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自身组织各类业务学习及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标准化知识培训等形式,使人员标准化知识得到了及时更新和完善。在提高全局现有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吸取了一批高素质标准化人才充实纤检队伍,不断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纤检标准化专业技术队伍,为推动全省纤维标准化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纤维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环节多,涉及部门多,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只有加强协作与沟通,营造纤维标准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上下形成合力,取信于民,服务于民,方可使纤维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长期而有效地坚持下去,做大做强,带动山西纤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