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案例。第二个案例是一家香港公司,叫香港溢达集团,最初是用在棉花上面,这个公司从棉花的生产一直到纺织到成衣高档衬衫,两三块一件,特别是世界很著名的纯棉衬衣的生产商,掌控了,整个衬衣的供应过程,最初是在棉包里置放RFID,应用于收购、质监、恶瘤、仓储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后来在衬衣的流水线上使用,主要裁下面的部件上面加RFID的标签,跟踪到每一个流程,究竟是谁做了,便于他考核、统计整个生产流程的进展,能够追查到责任,实现流程的透明化管理。所以这是一个国内的制造商在一个链条上面,虽然它是一个企业管理,他们涉及到一些合作伙伴,从原料、到生产、再生产、销售等等,一个产业链条上的使用,所以我觉得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第三个案例就是上海港,主要是用在集装箱上面,他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上海港和烟台做了内贸港口的试验,现在采用RFID的标签希望可以和上面进行沟通,和美国、欧洲建立了这样的合作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想通过这样一个项目,能够在集装箱的RFID应用标准上面能够增加中国的话语权,这方面在国际上面非常重视,到目前为止国际上面还没有集装箱RFID应用统一标准,正在制定,所以包总跟我讲我们国家这么大,而且我们的技术水平也非常高,我们应该去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这个案例我们一直在关注,我也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在国内得到更多的支持,目前他们还是孤军作战,我想他应该和国内的主要的供应商、政府特别是海关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中国方案的东西,所以这件事情我觉得这是我们到目前为止真正在国际RFID标准上面有可能有一点发言权的领域,如果我们解决好的话,可能在国际标准上面有了我们的地位。
第四个案例就是上海危险化学品气瓶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上海的安全生产监督局,通过他们的行政、制定法规,要求全上海市所有的气瓶都要家装RFID,从而实现政府对这些危险品全流程实施监管,作为一项法律提出来了,所以它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应用模式,上海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多,包括猪肉、动物的检疫,凡是进上海的肉食品都有这样的标准,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完成了115万的氧气瓶,09年全部400万氧气瓶都要加RFID,这方面上海向出租车的计价器也强制要求加RFID,主要是用在防伪,避免飞车。
第五个案例就是企业的案例,这个叫上海物流项目,这个实施方是由因特尔资助的,这个项目我这个材料写的比较多一点,他主要提供了一个提供了RFID与条码如何捆绑使用,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级别的应用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如果发生变化的话如何解决,我简单说一下。PPT放映。
这是一个入库的过程,上海白猫洗衣粉,产品下线以后,通过条形码进行了数据库,同时这个产品在托盘的时候有一个RFID的标识,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托盘的RFID标识和若干个条形码相匹配的环节,这样就表明在某一个RFID的托盘上面放了多少条形码的标签的货物,这是是捆绑在一起了,就是入库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入库的检验手续非常简单,出库相对复杂一点,出库要员工干预,当把拖板取出来,要对每一个货物进行人工的检查,如果出现了损坏,或者出库量不需要那么多,就会有一个重新读托盘上面条形码的过程,读完了以后,重新再和RFID托盘标签再捆绑一次,实际上通过这样办法去解决这两个东西怎么去通过RFID去关联到条形码。这就是实际操作的过程。
这个案例到目前为止我最近听他们讲,已经可以延伸到厂价,就是说他的应用不仅是在仓库本身自己用,他已经能够向白猫提供他相关的信息,所以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案例。
我简单就讲这么几个案例,大概开阔了各种类型,有政府的涉及到国际的,有国内的仓库的也有一条产品链上面的,这些类型反映了我们当前国内应用的一些现状,总的来看就是我刚才讲的几个特点。
这里面我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说,这个技术推广的快与慢,很大程度取决于RFID的标签是不是有足够的延伸度,或者说能不能够充分的共享,对于信息共享的问题实际上是制约了我们现在的RFID的应用,而这个问题又不是在技术层次里面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而是我们现在的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的关系,稳定的供应链的问题,有没有成熟,我们这个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还没有那么成熟,所以这个过程如果没有一个很大的改观的话,企业之间的共享信息的需求和机制都是非常脆弱的,当然对共享信息需求和对技术的需求也会大大减少,我们同整个市场环境的规律来看,要受到制约的。
现在经过几年的信息化以后,大家普遍感觉到我们国家信息化制约的地方就是信息化不能共享,各单位都解决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但是用不出效果,什么原因也就是不能共享,信息的价值链很短,很小范围的做,不可以共享,是不是共享的技术非常难呢,其实也不难,难是难在其他地方。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信息共享在物流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从方法论来讲,信息共享是现代物流提高效率的主要方法,因为他可以把物流的串行另的流程,变化一个并行的流程,流程的各个环节是可以并行开展的,这样就大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资源的占用,降低了成本,比如说对库存的调剂,回头车的使用,销售政策一系列等等,取决于上游的信息是不是早一点和下面的共享,所以一个物流过程,总要知道上面的结果出来之后,才可以下面怎么安排,所以信息共享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要素。
现在就是因为我们这个信息共享推广不开,所以就使得我们RFID应用起来就非常困难,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现在包括RFID的应用现在已经越来越明确,要给予信息共享,从他的技术特征来讲,已经把标签上面的信息降到了最低,把更多的关联信息放到网络上面,因为叫RFID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应用,而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写在标签上面的,谁都可以读,只要你上网以后,不是这样的模式,而是把最少的信息放在标签上面,把和它相关的其他管理信息,放到网络上面,通过这样一个关联,我们信息网络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技术网络的应用要求很高,包括他的带宽,无线通讯的特别是末端的一些技术,同时信息平台也就成为我们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的建设,所以我们也在国家的会议上面大力的推进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因为这件事情已经制约到我们信息化可不可以取得回报,再往各个厂家和企业里面投资本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效率越来越低了。这个问题不仅制约着RFID的应用,也制约着整个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所以我们现在包括RFID在内,包括其他信息化在内,首推或者是重点要建设就是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这是我们目前最有商机的领域。
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我们发现感觉到存在很多的误区,大致了我们很多平台建设的项目走弯路,或者是失败。比如说把信息的整合理解成信息的集中,我建一个大的数据库,或者我建立一个新的机构,或者我建一个网站,然后通过各种官网把整个相关的信息报送到我数据库里面来,我提供最全面的混合服务,希望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个就是整个信息平台最后投了很多钱,发现对于不可以,因为我们讲信息的整合不是就是简单的集中,主要是体现在信息的交换和信息的共享这个整合上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面是跟管理属性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信息是有管理的,这个信息该谁管,换了一个管理者,这个信息可能就不之前了,比如一条信息,比如海关管理的信息,这个信息如果不是海关在管理这个信息,把它拷贝到另外一个数据库里面了,失去了海关的监管、维护,这条信息可能就一钱不值,所以信息的价值和背后的管理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管理模式,信息的价格就改变了,如果大家承认这一点的话,我们希望不改变价值,换句话说不改变管理格局、模式,实际上就是信息交换和信息的共享,这也非常重要。我们带很多情况下都试图去改变这个信息的管理模式。
从很多失败的案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应该有一个相对的标准管理,世界上面的差异性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由于我们的管理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多元化,伴随着管理所需要的标准也就越来越多,不可能是世界统一的应用标准,但是我们又需要大家共享,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一种管理标准和交换标准的区别,一种是专门为自己的管理来服务的,是一个封闭的标准,还有一类是用于管理系统之间要进行交换的标准,两套标准并行,各发挥各的作用,我举一个例子来讲。
我们人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你学历肯定是在小的,由你们学校你们的病例是在各家医院的,你的银行帐号是在各银行管的,有一个银行的帐号,所有这些标准能不能用统一的号码是不可能的,因为各有各的管理需要,但是是可以交换的,只要大家都遵循交换标准,进行对应,大家就可以通过身分证号码来进行彼此共享,如果你开放的话,大家就可以交换,就可以共享,如果你不允许的话,你还是管理自己的事情,这个模式是世界上到处存在的,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但是管理信息的交换需要有一种相对的交换标准,这是可以协商的,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面,我觉得像我们RFID使用的标准的障碍,是可以参考类似的这种理念,我们需要有一个交换标准,这个交换标准是开放的,但是我们还要有一些各个企业自己专用的企业的标准,或者管理的标准,这个是可以有专利的,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中间要有一个对应的关系,只要大家认同统一的交换标准,共享标准,不影响你自身的发展,就可以,我觉得应该沿着这样一个思路,去考虑我们多样性和统一性去进行结合,而不要一味的追求统一,认为越标准越好,大的思维应该是这样的。
根据这个公共平台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公共平台应该是一个体系,而不是说全国就建一个省的,这样一种模式,我觉得这个是不可取的,不符合实际的,事实证明也是失败的。
平台体系可能在层面上面有很多层次,有一些网络体系、要有一些协议、标准和规范,同时还要有一些骨干的平台,还有一些商业性的平台,骨干的平台我认为首先应该把政府的监管平台作为这个体系的几大支柱。像我们的车辆监管,集装箱监管,这些平台体系应该作为一个基础设施,铁路已经实现了RFID的监管,如果能够向社会开放的话,就真正实现了平台体系的支柱,如果我们的公务所有的车辆也能够实现类似的管理,相关我们还会涉及到对于人、驾驶员的注册信息的管理,这个监管平台应该是这个平台的重要支柱,这方面国家应该投钱去建设的,任何一个企业做不到的,所以国家通过了一些监管项目,把自己的监管任务完成好以后,还要向社会开放,作为公共平台体系的基础设施,基础支柱来做。要发挥这样的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信息公开,我们现在的政府部门有大量的基础监管信息但是他不开放,因此我们碰到了很多企业需要对于车辆核实,对于驾驶员核实,都要自己建设一套诚信体系,这怎么可能的,正好现在国家也在逐步推进这个政务信息公开,据我了解现在身份证的网络体系已经可以进行查询了,我想政务公开的基础监管信息的开放是大势所趋,这对于我们公共平台体系的建设起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还有一条就是要吸引多元化的商业平台建设,我们物流中的信息整合是五花八门的,不可能是事先规划的,可能是仓储和货代的结合,也可能这一部分和那一部分的结合,这种东西完全是市场导向的,有人愿意付钱,就有人愿意用这套服务,不可能我把所有信息准备好了,等着人家来买这种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商业的平台,建设,这个领域里面商机很多,如何吸引我们的政府制定政策,制定一些引导的办法,去吸引商业投资来丰富这个平台体系的建设和服务,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平台体系会有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以政府监管平台为支柱这样一些平台服务应该是公益性的,而不应该有商业的成分在内,因为他拿的是政府的投资,而且他是采取垄断经营的办法,因此原则上应该是非盈利的一种模式。而多元化的商业平台是民间投资,是为了赚钱而投资的,因此对他来讲应该是按照市场行为去规范,去做的。但是我们目前确实发现了这两种商业模式在扭曲,我们看到了政府投资的平台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但是慢慢的开始追求商业利润,利用他的垄断的地位去追求他的商业利润,我们也看到商业上投资稍微成功一点的商业平台希望追求政府的保护变成垄断的平台,做大做强以后,变成全国唯一,我想这两方面必须要有相对清晰的监管模式,作为公益性的平台可以垄断,但不能盈利,对于商业性的平台可以盈利,但是一定不能垄断,一定要有第二家,第三家,这是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讲的,这两者之间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当然从我们现在的实践来看,是交织在一起的,中国确实有这样的国情,目前还做不到分的特别清楚,但是我想指出一个方向,暂时的结合,暂时的优势互补可以作为一个起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一定要定位好你朝什么方向走,你是朝公益性的经营方式走,还是朝着商业性、竞争性的方式走,这个方向自己要认识清楚,因为时代前进是有规律的,按照这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国家也可以逐渐出台一些对于信息服务的监管制度和一些规则出来,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体系建设,我相信我们的RFID,我们其他的信息化的措施等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我要汇报的就是这些,有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