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大蒜收获的季节。河南省杞县泥沟乡杨庄村村民白耀光家种植的0.5公顷大蒜被日本客商全部买走。白耀光喜不自禁地对记者说:“县质量技监局帮俺农民迈进了日本、欧洲市场的门槛,才使我们的大蒜被外商看好。”
从去年1月1日起,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实施。该《法规》明确规定,所有食品及饲料均须标示生产者姓名、地址、交易日期等,相关数据须保留至少5年,供追查之用。而从去年5月起,日本也正式施行肯定列表制度,对农产品食品中的农业化学品提出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其中涉及799种农业化学品,5万余条残留限量标准,并对食品中未设残留标准的农用化学物质采用“一律标准”,即0.01mg/kg的最低检测线。也就是说,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和欧盟必须符合其要求并都要携带一张“身份证”——贴在农产品上的条形码,买方可借此一直追溯到单个产品的产地、交易时间、农药使用等情况。
日本和欧盟是杞县4万公顷大蒜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他们的进口标准对世界各国具有指导意义。如何闯过这两道关,使杞县4万公顷大蒜走出国门,这些问题考验着杞县质量技监局和广大蒜农。
面对日欧变“法”,杞县质量技监局应对有“术”。为确保大蒜的质量,达到日本和欧盟所设置的农药残留指标,该局首先大量比对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国际规则编制了大蒜农作物种植操作规程,先后制定了大蒜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大蒜分等、分级、贮运规范等7项地方标准规范,并将这些标准规范编印成宣传资料,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该局还利用自身掌握的农业标准化信息、技术及人才优势,举办了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班21期,培训人员达45000人次,让受训者对大蒜的出口标准及标准化生产过程了然于胸。其次,在大蒜生产管理过程中,他们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蒜农严格遵守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指导大蒜种植基地在产前、产中、产后实行统一耕作、统一收割、统一筛选。为把好大蒜生产基地施肥关、用药关、检验关,该局筹资37万元购置了农产品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对大蒜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售出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他们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紧推广农产品基地注册,指导出口企业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提高种植水平,完善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管理制度,引导、动员这些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商标注册、出口注册,取得标志条码认证和使用权,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经过该局的积极努力,杞县注册的金杞牌大蒜还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大大增强了杞县大蒜的市场竞争力。
花香蜂自来。杞县大蒜以过硬的质量备受外商青睐。去年,该县直接、间接出口大蒜及大蒜产品9万多吨,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西亚、西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5100多万美元。今年,大蒜刚刚收获,就已有20%的产品被外商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