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和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这比美国出口中国食品的合格率还要高。也就是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及中国出口食品的国际形象目前实际上是被歪曲的。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6月1日发布进口警报称,从中国进口的牙膏中检出了最高含4%的二甘醇,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制造的牙膏。在此之前,FDA已通过美国海关对所有来自中国的牙膏采取了扣留措施。针对美国FDA的这种做法,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了高度关注,并于6月2日发布消息说,中国已向美方提出交涉,要求其以科学的态度尽快澄清事实,妥善处理。
美国FDA采取这样的行动,其实是不久前发生在巴拿马的所谓中国“问题牙膏”风波的延续。不过,美国的做法多少有一些节外生枝之嫌,因为就在FDA发布“进口警报”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向媒体通报了“问题牙膏”事件的调查结果。国务院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出口到巴拿马含有二甘醇的牙膏符合安全限量要求,质量安全是有保证的。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向巴拿马及有关国家发出呼吁,希望其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正确对待这一事件及中国产品。
美国作为“有关国家”之一,不可能不关注中国方面的调查结果。事实上,美国FDA在其声明中也称,目前还没有掌握关于牙膏中含有二甘醇的毒性的相关报告。另外,美国《联邦法典》第21条(21CFR172.820)规定,允许食品添加剂聚乙二醇中含有二甘醇。而且,国务院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所有出口到美国的牙膏均在出口前由美国进口商向FDA提供配方,配方中含二甘醇的均标明了含量。这些牙膏均获得了FDA的标签注册,允许在美进行销售。因此,FDA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产牙膏,并扣留中国产品的做法既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也是自相矛盾的。
把这一事件与前些日子由美国个别媒体煽动起来且造成了广泛影响的所谓“中国食品威胁论”联系在一起,不难得出FDA采取行动的原因。如果此次FDA的警告产生了社会作用,那么“问题牙膏”事件必然会成为美国个别媒体强化“中国食品威胁论”的一个口实,这样一来,不仅会给美国国内的消费安全环境制造负面效应,更会对中国出口产品和中国的贸易形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正处于改善阶段的美中贸易关系也会因这种消极的人为因素产生本不该出现的障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历来承认,在包括食品在内的许多消费品安全领域,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方面负责任的国家,而中国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也从来都本着科学和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消费品安全,已经并且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和提高中国消费品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根据卫生部每年一次的全国范围抽查数据显示,中国食品总体合格率由过去30年的50%、60%逐渐上升到现在的90%。2005年和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这比美国出口中国食品的合格率还要高。也就是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及中国出口食品的国际形象目前实际上是被歪曲的。
造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出口产品国际形象被歪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开展消费品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待中国的态度不是十分积极,有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信任。正是由于这种不信任态度的存在,当出现某种消费品安全事件时,就很难采取及时妥善的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与美国的态度不同,欧盟近年来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任度不断提高。5月21日,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司长罗伯特·马德林到中国访问,并参加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消费品安全大会时表示,欧洲消费者没有理由产生和美国近来一样的“中国食品恐慌”,因为布鲁塞尔和北京在消费品安全上拥有“良好合作记录”,欧洲没有在抽检中发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存在像美国那么“多”的问题。马德林提醒说,对欧洲和中国,我们都学到的一课是,如果你开放、和世界合作,你的监管标准将越来越高——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实践已经证明,国际合作与交流是确保国际消费品安全和国际消费品贸易发展,及时妥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当然,要实现“双赢的合作”,最基本的前提是彼此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