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浙江舟山嵊泗县出口贻贝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了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
“这对于我们来说,将是一个希望的开始。”嵊泗贻贝协会会长於定华告诉记者,由于欧美市场一直没有打开,全国贻贝出口都集中在日韩市场,加上俄罗斯、乌克兰等微量市场,价格一直上不去,养殖户和加工企业的收入并不丰厚。如何才能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让贻贝这一“海中鸡蛋”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价值突破?浙江检验检疫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探索出一条提升贻贝出口质量效益之路。
一
贻贝,对于浙江舟山嵊泗而言有着特殊意义。贻贝养殖,是嵊泗县主要的经济产业。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萎缩,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始从事海水养殖业。当前,经过30年的养殖业发展,嵊泗贻贝产业已经有效开拓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贻贝出口量占全国总量50%以上。
但与此同时,市场开拓的问题依然存在。
大量欧洲客户对贻贝产品有相当高的需求,而且欧洲的冷冻贻贝进口均价在每吨2500欧元左右,比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平均出口价格每吨约1500美元,要高出一倍多,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但现实情况却是,作为中国贻贝的主要进口国——韩国,近两年来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有大量需求的欧盟市场,却在1996年,因认为我国的贝类卫生控制不符合欧盟相关规定,中止了进口我国双壳贝类,至今尚未开放。
“事实上,不少韩国客户买了我们的贻贝后直接就出口欧盟。”嵊泗凯利水产加工厂总经理俞卫炳告诉记者,“韩国这一转手,中间的差价可不小。”
二
“欧盟的这一决定对于嵊泗贻贝养殖业来说,是一大打击。”嵊泗县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欧盟的决定并不符合嵊泗的实际情况。在嵊泗,贻贝养殖区位于远离大陆的开放性海域,深蓝色的海水通透度极高,“我们养殖区平均水深足有10米,最深处有20米,每天两次潮汐,水流交换充分,而且航道不多,船舶污染很少。”
他告诉记者:“根据浙江嵊泗检验检疫局制定的出口贻贝残留监控计划,我们设置了贝类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和贝类养殖区海洋环境监控,检测数据一直都在可控范围内。2010年,嵊泗县通过中国渔业协会的考察和评审,被授予‘中国贻贝之乡’称号。”
浙江检验检疫局食品处处长王志刚告诉记者,嵊泗贻贝采用的是“筏式”养殖技术,而且在开放性海域中自然放养,不使用任何药物和饵料,再加上嵊泗优良的海域自然条件,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风险几乎为零。
“把示范区建设好了,完全有可能单独申请欧盟批准嵊泗贻贝的准入许可。要知道嵊泗贻贝的养殖海域已经被评为‘一类海域’,也就是说达到了生吃的标准。”王志刚兴奋地说。
三
为了推动嵊泗贻贝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浙江检验检疫人已经努力了6年。
在嵊泗局的推动下,嵊泗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创建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并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出台政策扶持贻贝产业发展。2012年,嵊泗县政府共投入经费520万元,用于当地贻贝产业技术改造、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方面。
眼下,出口贻贝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区预警通报和应急体系、示范区企业质量安全及诚信体系及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嵊泗贻贝养殖基地全部配备生产技术员,出口加工企业配备食品安全员,并登记在册。所有加工企业都按照《出口水产品追溯规程》建立追溯体系,做好原料收购验收记录、半成品检验记录、半成品入库记录、成品入库记录。同时,嵊泗局也定期开展出口贻贝残留抽样检测,及时收集、汇总出口贝类质量安全信息,并在示范区办公室进行预警通报和应急响应。
“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而示范区建设就是源头残留控制的有效手段。在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量一半以上都是来自示范区的,而且质量安全有保证,达到了99.9%以上。通过示范区建设,可以把分散、无序的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聚性,这不仅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更有利于提高嵊泗贻贝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浙江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王继蓬强调。